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投资者心理偏差的深层心理机制

2017-08-04 05:44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投资者心理偏差的深层心理机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对投资者心理偏
摘 要:对投资者心理偏差进行了归类和整理,归为四类:“自我服务倾向”、“负性情绪厌恶”、“启发式简化”和“框架思维”。接着着重从“自我理论视角”和“进化论视角”进行剖析,认为人类出于维护自尊的“自我提升”、“自我防御”倾向和具有进化生存意义的“适应性策略”、“启发式简化策略”是形成投资者心理偏差的两个深层心理机制。二者对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生存适应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它们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有效决策和避免决策失误。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者心理偏差,自尊,生态理性
  
  1 引言
  
  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它分析人的心理、行为以及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通过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吸取心理学研究成果而解释了传统金融理论不能解释的金融现象,这种学科的结合不仅完善了金融学理论体系,也从另一个角度对心理学理论进行了验证,为其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行为金融学并不能代替传统金融学,也并未贬低传统金融分析工具的价值,相反,作为对传统金融工具的补充,行为金融学帮助人们了解“投资者心理偏差”是如何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投资行为的,从而尽可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常见的投资者心理偏差可归纳为:(1)“自我服务倾向”,如①过度自信;②盲目乐观;③自我服务性归因;④控制幻觉;⑤偏执偏差等。(2)“负性情绪厌恶”,如①损失厌恶;②后悔厌恶;③模糊厌恶或不确定性厌恶等。(3)“启发式简化”,如①代表性思维偏差;②熟识性思维偏差;③易处理效应;④保守主义偏差;⑤从众心理等。(4)“框架思维”,如①锚定效应;②参照系偏差;③心理帐户等。由于人类决策心理本身的复杂性、多变性和联系性,关于投资者心理偏差的深层心理机制的研究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目前没有一个理论能对其产生的深层心理机制做出统一的解释。本文试图从“自我理论视角”和“进化论视角”两角度对投资者心理偏差的深层心理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 自我理论视角: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防御
  
  2.1 自尊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乐观而肯定的评价自己,这种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产生的乐观而肯定的自我估计和评价的倾向就是自尊。就自尊的来源而言,有以下三种理论。进化适应的观点认为,人类从动物进化而来,动物为了生存和繁殖的需要,形成一种尽力取得生存优势的本能以维持较高的群体等级,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出现,这种优势本能就转化为关于自我能力和地位的积极信念。另外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是精神分析取向的自我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认识到自我最终将走向死亡,人们产生了存在性焦虑,为了克服存在性焦虑(existential anxiety ),人类于是生成了自尊,即一种自主的信念:我们是在这个有意义世界中的有价值的人,而且这种价值性自我将会在生理性自我消亡以后继续存在。社会测量学假设(sociometer hypothesis)则认为,人是拥有强烈的亲和需要的社会性动物,在生活中,人们会由于遭到他人的排斥和社会的孤立而感到焦虑,于是,人们为了克服这种焦虑而渐渐生成自尊,即把自我的价值建立在一贯的社会认同上,而不是偶尔的他人的排斥和忽视中。这三种观点,前两种强调自然生存受到的威胁对自尊生成的作用,第三种强调社会生存受到威胁对自尊产生的作用。不过,三者都认为自尊是人们抵制焦虑的重要防御机制。
  那么人们维护自尊的本能是如何使人们产生投资心理偏差的呢?这往往是通过“自我提升”和“自我防御”的无意识过程实现的。
  2.2 自我提升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在对自我进行知觉时会高估自己,这种个体在对自己知觉的过程中产生的积极自我偏见即为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就自我提升和自尊的关系而言,自我提升是个体在社会比较中努力保持和提升自尊的倾向,通过自我提升,人们希望对自己产生满意感、能力感和有效感。研究发现,自我提升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并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它不仅和自尊、自我验证、心理健康、成就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归因、人际吸引、助人、攻击、偏见、归属感等方面的研究有密切关系。
上一篇: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健全和完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