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心理偏差的深层心理机制(4)
2017-08-04 05:44
导读:综上所述,生存和繁殖是进化的两个基础,进化塑造了我们的适应性和启发式简化策略。这些适应性决策工具不但存在于集体潜意识中,同时也是我们在生
综上所述,生存和繁殖是进化的两个基础,进化塑造了我们的适应性和启发式简化策略。这些适应性决策工具不但存在于集体潜意识中,同时也是我们在生存环境中被学习和创造的,生长在不同文化中的人通过学习和遵从不同的社会规范,就能利用这些若干代人的智慧使自己更加适应环境,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创造新的工具去适应环境。尽管这些适应性心理决策工具在某些状况下会使人们产生心理偏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在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启发式策略,并常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4 小结
先将投资者常常出现的各种心理偏差做了归纳,归为:“自我服务倾向”、“负性情绪厌恶”、“启发式简化”和“框架思维”四类;接着着重从“自我理论视角”和“进化论视角”两角度对投资者心理偏差的深层心理机制进行了剖析。认为投资者之所以出现“自我服务倾向”和“负性情绪厌恶”是“维护自尊”的本能使然,而从进化论的生态理性视角来看,“负性情绪厌恶”、“启发式简化”和“框架思维”是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适应性的作用的“启发式简化策略”的副产品。
事实上,投资者心理偏差只是人们生活中出现的无意识的心理偏差的一个方面。总的来说,以上各种本能心理活动,不论是“自我提升”、“自我防御”还是“启发式简化策略”对人们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进行更好的社会生活适应都是十分必要的,尽管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人们不可能因噎废食。因此从某个角度说,无论是“有限理性”还是“生态理性”的概念都不是对理性的全盘否定,而恰恰是人类理性的表现。但是对于影响投资者行为的一些重要的心理偏差应当引起警惕,尽量避免出现诸如“市场的过度反应”和“沉没成本效应”这样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负面效应。
大学排名
参考文献
[1]@Hersh Shefrin, Beyond Greed and Fear Understanding Behavioral Finance and the Psychology of Investing, 2002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陈建文,王滔.国外关于整体自尊研究的综述[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3]@董妍,俞国良.自我提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178-185.
[4]@乔纳森.布朗(Jonathon D. Brown).自我(The Self)[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Simon H A. Rational choi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nviron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 1956, 63: 129-138.
[6]@朱莉琪,皇甫刚.不确定情境中的决策心理[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481-485.
[7]@Gigerenzer G, Todd P, the ABC Research Group. Simple Heuristics that make us sma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8]@Gigerenzer G. Adaptive thinking - rationality in the real wor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9]@石荣丽.资本市场的投资心理效应研究[J].企业经济,2004,(7),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