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评价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指标体系的探析(2)
2017-08-05 01:10
导读: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多方面的,任何单项指标都无法全面而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所以我们需要构建一套
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多方面的,任何单项指标都无法全面而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所以我们需要构建一套指标体系对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全面的评价,该指标体系即是利用多个指标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行评价。建立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区域经济的理论特征和实践特征来考虑。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建立在科学实用的基础上,即各个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等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
(2)系统性原则。建立的评价指标能够系统地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3)综合性原则。建立评价指标时尽量避免滥而多,因为许多指标有很大的共线性、相关性。
(4)区域性原则。由于区域之间的巨大差异性,研究构建评价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仅仅适用于本区域,对其他区域仅仅具有参考价值。
(5)可行性原则。指标的建立要结合实际情况,既能反映各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又便于计算和获取数据。ぁ 4建立评价地区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
4.1建立评价地区经济实力指标体系的框架
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是指构成综合经济实力的各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对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测度可以通过反映综合经济实力的经济规模子系统、经济结构子系统、开放程度子系统、人力资本子系统、基础设施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子系统六大子系统来进行综合评价。当前对如何测度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指标体系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多数研究只注重考虑地区经济实力,忽略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强调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故在评价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中加入了影响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可持续发展水平。构建评价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框架图如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2评价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内容
(1)经济规模子系统。
人均GDP(元/人)=GDP/人口总数,该指标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指标之一,通常该指标的值越高,地区经济越发达。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当年GDP/上年的GDP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是反映该地区农村人口实际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元/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总数。
职工年平均工资(元),是反映地区城镇居民工资所能达到的一般水平。
(2)经济结构子系统。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GDP,该指标的值越高,说明该地区第三产业越发达。
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值/GDP
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一产业值/GDP
(3)开放程度子系统。
进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进出口额/GDP,该指标反映地区经济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该指标反映地区旅游经济是发否发达以及对外开放程度。
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元/人)= 实际利用外资额/人口总数,该指标是从吸引外资的角度来测度其开放程度。
(4)人力资本子系统。
每万人从事自然科技活动人员数(人/万人),该指标反映地区科技水平的高低。
每万人高校学生数(人/万人)=地区高校在校学生数和高校毕业生数(本专科生)/地区人口总数。
教育投入率=教育投资经费/GDP。
(5)基础设施子系统。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城市道路面积/人口总数。
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辆/万人)=公共汽电车数/人口总数。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人/万人)=医生人员数/人口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