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7-08-04 06:59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日本是世界
[内容摘要]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采取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也是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最完整,立法最完备、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日本在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构建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环境立法,生态伦理
  一、引言
  日本是最早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战略体系,该体系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就成立了“公害对策特别委员会”。从70年代起,日本开始强调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上治理污染。80年代开始,日本提出了相对完善的生态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型。到90年代,日本又首次提出“循环经济”概念,从经济运行机制上开创出了一种全新的反馈式的经济流程,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实现了发展战略和思路的二次突破。通过政府主导、法律政策保障、企业与家庭参与的方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成为世界上解决能源问题最好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传统的工业文明的后来者,走的是一条西方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国的循环经济仍处于启蒙、试验阶段。严峻的现实是,我国优质生态的保有量在急剧下降,人口、资源、环境面临支撑的极限,已经失去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条件和充裕的环境容量。如不尽快走上循环经济之路,我国的资源将无以为继,环境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国际竞争力将会下降。在人均资源稀缺这一点上,我国与东邻日本甚为相似。由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可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和唯一出路。
  二、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及成就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战后,由于日本优先发展重工业,许多美丽的海岸线变成了工业区。企业为追求利润,大量生产、大量排污,消极对待环保。到1960年代后半期,日本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面对这些问题,日本较早提出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战略,这既有深厚的理论依据,也是由其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一)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
  1.理论原因。主流经济理论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归结为促使库兹涅茨环境曲线拐点早日到来(见图1)。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1990年在环境经济学研究中,把描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992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中,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为焦点,提出了大胆的假设: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环境由劣转优的转折点之前),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而当经济发展过了转折点之后,环境质量会得以改善。以时间为横轴,环境污染指标为纵轴,我们能获得一条抛物线,这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图形为倒U形。
   该曲线的含义是: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演进的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先出现逐步加剧的特征,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随经济进一步发展而逐步好转。这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首次定量分析,许多发达国家证明了库兹涅茨倒U环境曲线假设是成立的。日本正是由于认识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较早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

  2.具体原因。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的。为实现“追赶型”现代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本政府采取了“生产优先”的经济政策,片面地注重工业化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最终导致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频繁发生。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日本资源匮乏,主要资源大部分依赖进口,近年来,日本每年需要投入的资源总量约20亿吨左右,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资源约占30%,使其经济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第二,日本现存的社会发展模式使日本成为“废弃物大国”,人均垃圾日产生量在1公斤以上,尽管采取了大量减排处置方面的措施,日本每年废弃物最终填埋量仍有约6000万吨左右,导致废弃物填埋处置场所严重不足;第三,日本社会各界日益认识到应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将其转变为可持续的生产、消费形态,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努力解决废弃物排放问题;建立一个抑制天然资源消耗、降低环境负荷的“循环型社会”对日本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十分紧迫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日本走上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上一篇:投资软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浅议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平衡记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