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广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估与(2)

2017-08-06 02:13
导读:j 每变化一个单位就要求u i 变化b个单位,这样就可以确定协调值u’ i/j =b。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发现:当u i 越接近u’ i/j 时,协调系数C(i/j)越大,协调程度
j每变化一个单位就要求ui变化b个单位,这样就可以确定协调值u’i/j=b。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发现:当ui越接近u’i/j时,协调系数C(i/j)越大,协调程度越高;当ui越远离u’i/j时,协调系数C(i/j)越小,协调程度越低。
  
  二、广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与分析
  
  (一)广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
  根据前面所列的指标,笔者从1990-2005年的《广西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搜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三个系统的一系列指标数据。为消除指标之间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方法,首先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的公式(1)得出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估得分(见表-2),作为广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三个系统1990-2005年的综合发展水平的代表。
  由表-2可以看出:广西1990-2005年人口与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但也有个别系统在个别年份综合发展水平出现下滑的趋势。如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在1999年由1998年的0.1849下降为0.1615。但从资源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来看,1990-2000年资源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都处在零以上的波动之中。2000-2005年资源环境的发展水平则急剧下降,处于经济增长伴随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的发展阶段。可能是由于资源环境的指标选取比较侧重于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破坏方面,从数据上看其下降的幅度过大,但还是能够反映出
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的趋势。从总体上来看,人口与经济的发展较为同步,且在1996年以后人口与经济的发展都在平均水平零以上。说明这些年来,广西人口与经济的综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来看,一直处在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水平下降的趋势之中。例如在2005年,当经济的综合水平在1.375l时,资源环境的综合水平下降为-1.6182,经济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广西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以及人口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分析
  以上仅仅介绍广西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各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并不能反映这三个系统是否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因此,根据模糊数学原理,将表-2中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可以建立广西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以及人口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回归分析模型,根据两系统间的回归模型计算出系统间的比例关系,再用各系统的协调值与实际发展水平值进行比较,根据公式(2)计算出协调系数,可以得到广西人口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三者间的协调度情况(见表-3)。根据表-3可绘制广西1990-2005年人口系统、资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间协调度的水平曲线图(如图-1、图-2、图-3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广西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总体来看两者还是协调发展的,处于不同程度的协调水平,说明广西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人口发展水平,同时,人口的发展对经济也有较为明显的推进作用。从图-2的协调度状况来看,广西的资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在不断改善和上升,但与人口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度相比,其协调度非常低,基本处于失调状态。说明广西处在经济增长伴随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的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有所上升和改善,这与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政府加大环保投资和环境治理力度有很大关系。根据图-3的协调度状况可以看出,广西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广西总人口的不断增加,必然对本身就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压力。同时,由于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生态意识较为淡薄,其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以高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然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
上一篇:两种制度经济学范式中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歧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