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专利产业化的思考
2017-08-07 01:46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对中国的专利产业化的思考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摘 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就是创造的知识产权数量、质量与知
摘 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就是创造的知识产权数量、质量与知识产权转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但我国的专利产业化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本文将分析我国专利产业化的现状并就如何促进我国专利产业化的进行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 专利产业化 瓶颈 对策
一、概念界定
专利是知识产权化的高科技创新成果和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成果才能够获得专利权。专利的数量与质量是评价和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技发展经济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重要参照指标。专利成果要能够直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经过实施、转化、产业化的动态实现进程。专利产业化是我国科技界与政府部门使用较普遍的管理术语。在美国,专利产业化被称为“专利商用化”或“专利商业化”,在日本叫“特许事业化”。①从构词方式与使用的目的上来分析,专利产业化实际上也可称之为“专利成果(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或“专利成果向经济产业的规模转化与应用”。②专利产业化强调
的重点是专利如何获得产业化的应用,以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或创造全新的经济行业,创造新的增长极和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或国民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
二、我国专利产业化的现状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成并与世界接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速度迅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
但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率却很低,仅有20%左右,专利产业化率约5%左右。而发达国家专利转化率在80%左右。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状况来看,我国高校的专利实施及成果转化率还不到10%,国外发达国家为60%。同时,与我国的专利产业化现状相比,发达国家主要有以下优势: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1.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的主体,专利产业化已经成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愿行为,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和专利战略的有机结合。
2.专利产业化一般采取的步骤是:企业发现市场需求——初步研发项目产品——寻找融资——推出市场——完成成果的产业化。
3.专利技术成果质量较高。外国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的比重比较大,申请的专利的质量也相应的比较高,这与我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专利实施与企业经营效益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已经不再把重心放在追求专利转化率上,而是企业经常围绕一项核心技术,开发几十项专利予以保护,通过专利的许可、转让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我国却仍然处于追求专利转
化率阶段。
三、制约我国专利产业化的问题与瓶颈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专利产业化的水平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存在这种差距的原因却是复杂的,我国专利产业化水平无法突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究竟是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约?下面笔者就将分析指出制约我国专利产业化的问题与瓶颈。
(一)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与专利产业化的主体。企业本身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