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分析
2017-08-08 02:24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分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
[摘 要]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步入了相对稳定的高速增长期。这不仅得益于国际市场上高启的石油价格,也得益于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展望未来俄罗斯经济增长前景,虽然俄罗斯作为转型国家目前还存在加快结构调整,摆脱财政对能源出口的依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以扩大国内外投资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总体上看,俄罗斯改革进程会稳步推进,改革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步显现,经济增长速度仍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经济必将以崭新的姿态,昂首阔步地迈向未来。
[关键词]普京;俄罗斯;经济增长 普京在世界即将进入新千年之际接替叶利钦开始了其执政生涯,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普京时代。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在199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取得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步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期。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增长被认为是得益于石油价格,而未来俄罗斯经济能否稳定增长问题认识还不统一,特别是普京2003年提出十年内GDP翻一番目标后,俄罗斯经济增长问题更是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是靠哪些因素取得的?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今后一个时期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前景又如何呢?本文仅就这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一、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在199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9年~2003年,GDP分别增长6.4%、10.0%、5.1%、4.7%、7.3%。2003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35,140亿卢布(4,450亿美元),如果按实际购买力平衡法计算,则为11,5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0;财政支出23,550亿卢布(占GDP的17.5%),财政预算余额25,830亿卢布(占GDP的19.2%);通货膨胀率由2002年的15.1%下降为12%;卢布对美元汇率由2002年的31.45卢布兑1美元上升为30.68卢布兑1美元;实际收入增长14.5%;商品交易额比2002年增长29.9%达到600亿美元;银行活期存款比2002年增长24.1%达到360亿美元;资本净流出量29亿美元,降幅较大(2002年为80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比2002年增长12.5%,燃料、能源和原材料仍是主要投资领域;利用外国直接投资6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6倍;利用外国贷款222亿美元,比2002年有较大提高。[1](P5~6) 进入2004年,因需求的拉动作用,俄罗斯经济增长继续呈现良好态势。2004年1月,俄罗斯实际消费支出同比增长9%,其中消费在食物上支出增长9%,在非粮食商品上的支出增幅约11%,日用消费品支出增幅约6%。2004年1~2月,商品出口继续增长,俄罗斯联邦在国防、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有了较大幅度提高。2004年2月,工业生产增速达6%,绝大多数经济部门实现了快速发展。2004年1月,俄罗斯商业零售额在12个月内增幅10%,商业批发增幅9%,运输业货运量扩大6%,旅客运量增长5%。2004年2月,通货膨胀为10.6%,比2003年继续下降。2004年1月,实际工资同比增长约15%。[2](p3) 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3月俄罗斯人均月工资收入已达到6,571卢布(231美元)。[1](P5)收入的增长也促进了俄罗 斯消费结构的转变,俄罗斯人已开始购买高附加值产品,各地区在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增幅较大。 面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的突出表现,来自各方面的评论和分析较多。大多数分析认为,俄罗斯经济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增长期,这种良好的增长态势会持续下去。也有分析对未来一个时期俄罗斯经济能否实现快速稳定增长持怀疑态度。笔者认为,分析俄罗斯经济增长问题,可以从经济增长理论出发,把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因素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在认清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力求准确把握未来俄罗斯经济增长走势。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可以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两种类型。集约型经济增长是保证一个国家的经济实现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重要基础。判断经济增长质量,即判断经济增长是粗放型增长还是集约型增长,一般来说主要是看要素投入(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增加)、制度因素(适当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市场竞争体系及合理的制度安排)、结构变化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大小。由于资料的限制,下面仅从油价及汇率因素、投资因素、技术因素、结构因素和制度因素在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1.油价及汇率因素 关于油价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作用,曾有许多争论。普京总统不止一次指出,石油价格的下降不会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因为石油和天然气仅占GDP的7%,不会影响整个经济。而对俄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已在于各项改革。相似的观点还有一些,大都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的稳定,俄已摆脱了对石油的依赖,而且国际市场的低油价对推进俄各项改革是有益的。当然,上述观点仅是少数人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俄罗斯经济和财政形势是与油价变化紧密相连的。理由有三:一是俄罗斯出口收入的一半来自能源产品(主要是原油和天然气);二是俄联邦预算很大程度上依赖能源价格(能源收入占俄中央财政收入的30%~40%);三是能源领域投资近年来占全部工业投资的1/2,俄工业结构不可能在短期内显著变化。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势头强劲,伊拉克战争更使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俄罗斯经济增长从油价变化中受益菲浅。一般认为,“油价上升10%,可导致俄GDP上升2.2%”。 [3](p7~9)世界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对促进俄罗斯经济增长十分有利。 汇率对俄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方面在于俄1998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俄卢布价值明显低估,扩大了俄罗斯出口竞争力,增加了出口收入。另一方面,卢布汇率的变化对GDP的统计也有重要影响。之所以出现石油、天然气占GDP比重是7%或是30%,就是卢布汇率统计中的处理方法问题。另外,以卢布对美元汇率及卢布对欧元汇率计算GDP增长率,也会得出不同的数值。总的趋势是,卢布有升值的压力。一般认为,“卢布汇率升值10%,则GDP增长率下降2.4%”。 [3](p9) 2.投资因素 投资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投资率低拖了俄经济发展的后腿。资料显示,1999年以来,俄罗斯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20%,投资率可以说是比较低的。虽然俄罗斯固定资产投资有增加趋势,但增长的幅度还不大。2003年俄罗斯对固定资产的直接投资约720亿美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12%。在利用外资方面,2000~2003年,俄罗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分别为44亿美元、24亿美元、26亿美元、68亿美元,数量还较少。利用外国贷款2001年为30亿美元,2003年为222亿美元,增长幅度较大。但俄罗斯资金外流现象也很严重,1991年~2002年,俄罗斯私人资本净流出量达230亿美元,对俄罗斯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综合比较俄罗斯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和俄罗斯资本外流数量,1989年~2001年,流入俄罗斯的资本净值仅有68亿美元。目前,俄罗斯的积累率过低,只为GDP的15%左右。为了保证GDP的年均增长率不低于5%,必须使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不低于8%。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消除投资者对俄罗斯投资环境的担心。俄罗斯投资环境之所以未被投资人看好,与俄罗斯的法律环境不完善、高犯罪率、腐败现象严重不无关系。特别是俄罗斯尤科斯公司事件发生后,外国投资者反应强烈,对俄罗斯的投资环境更加担心。同时也要看到,俄罗斯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丰富,对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家的吸引力很大。未来一个时期,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吸引外国投资数量会有较大提高。随着俄罗斯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吸收国内外投资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外部投资的增长和国内投资的增加将对俄罗斯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劳动生产率是否发生变化是增长的核心要素。俄罗斯是科技大国,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俄罗斯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技术储备优势明显。在俄罗斯劳动生产率方面,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在劳动效率方面,工业生产(包括自然资源)迄今为止仍是俄罗斯经济中最具效率的因素,其中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生产率(仅占雇拥劳动力的不足1%份额)明显超出其它工业,效率的提高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增长。就经济整体而言,近期服务业生产率与工业生产率相比而言还是有限的,特别是非市场服务业的生产率更低。”[4](p15~16)从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看出,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比较突出。在服务业等其它领域,生产率可以说还是比较低的。从俄罗斯固定资产更新情况看,1998年宏观经济调查机构判断,超过50%的固定资产已超过15年,只有4%不到5年。客观地讲,俄罗斯机械制造业产品中,仅军事产品、原子能工厂、空间设计具有竞争力。但国内需求受到限制,国际需求也很小。几十年后,基础设施——道路、铁路、管道、能源管线、供水、下水道等也将需要更新。[1](P34~35)可见,技术因素在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俄罗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技术进步对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4.结构因素 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俄罗斯经济中期、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据俄罗斯经济统计,2002年俄罗斯GDP构成中,工业为26.5%,贸易为22.7%,
交通运输为8.1%,建筑业为7%, 农业为6%。如果按产品和服务分类,在GDP构成中,在前苏联时期产品生产所占比重为70%~75%,而2002年产品生产占GDP的比重为40%,服务业所占比重达到60%。[4](p126~127)这一统计结果,显示出俄罗斯经济结构已有重大转变。而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工业生产仍是俄罗斯GDP的最大构成部分,而非如官方统计的服务生产。自199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工业生产的恢复更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简而言之,结构向服务业转移被夸大了,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在国家统计中被低估了。” [5](p15~16)之所以会得出这两种不同的判断,笔者认为除统计上的原因外,也有俄罗斯方面急于摆脱经济依赖于能源出口,增加吸引投资的因素,以便给经济增长一个更大的空间。2003年1~6月,俄罗斯机器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20%,燃料动力部门贡献率则从2001年的50%下降到20%。2003年俄罗斯机器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增加,说明俄罗斯经济增长结构的确已发生一些变化。但如果没有石油价格的大幅度提高,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不会超过5%。既然俄联邦政府已公布了十年GDP翻一番的目标,而且把摆脱经济对自然资源产品的依赖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期战略目标,以减小经济增长依赖于国际能源价格的风险, 俄罗斯经济结构必将会进一步得到优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