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实证分析(2)
2017-08-10 06:45
导读:表二各类消费品基本需求支出占各自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 医疗保健 交通和通讯 娱乐、教育、 居住 杂项商品 用品及服务 文化
表二各类消费品基本需求支出占各自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 医疗保健 交通和通讯 娱乐、教育、 居住 杂项商品
用品及服务 文化服务
75.0850.99 14.04 53.98 36.91 54.24 60.34 24.21
2.恩格尔系数分析
恩格尔系数反映了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优化程度。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在逐年下降,自1994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突破50%后,1999年为41.8%,比上年度减少2.7个百分点(见表三)。恩格尔系数的持续降低,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在满足食品消费后,收入中用于改善穿着、居住、交通、医疗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 表三恩格尔系数比较
人均消费支出(元) 人均食品支出(元) 恩格尔系数(%)
1997年 4185.64 1942.59 46.4
1998年 4331.61 1926.89 44.5
1999年 4615.91 1932.10 41.8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提出的依据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39以下为富裕,40~49为小康,50~59为温饱,60以上为勉强度日),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整体上处于小康水平,但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还有明显差距,如美国1980年恩格尔系数已降到16.45%,日本1990年为21.12%,香港1990年为35.56%。所以坚持发展经济,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消费档次。
3.边际分析
表一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将新增收入的62%用作消费支出。按边际消费倾向大小排序,各项消费支出顺序为: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衣着、交通通讯、居住、杂项商品、医疗保健。 具体表现在:(1)虽然这几年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在逐年下降,但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仍为最高,达15.4%,说明城镇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后,考虑较多的还是提高饮食质量的问题;(2)其次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3%)。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家庭耐用品及家庭装饰支出增加迅速。从实际看,我国城镇居民的家电等耐用品消费逐渐进入更新期。80年代后期,我国城镇居民家电等耐用品增长迅速,仅以彩电和冰箱为例,1986年到1990年间,城镇居民家庭彩电与冰箱的平均每百户拥有量始终以15%以上速度递增。到1990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已拥有彩电69.75台,冰箱42.33台,即我国城镇居民拥有的半数以上的彩电和近半数的冰箱是90年代以前购置的。这些耐用消费品在10年后进入大规模的更新期。另一方面,由于物价持续低迷,加之各商品优惠促销,大大刺激了居民的消费热情,使家庭设备更新速度加快;(3)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为8.2%,排在第三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在物质消费得到一定满足后,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子女教育的培养,特别是随着社会
就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在职、在岗、下岗人员,为了加强自身竞争力,在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居民对教育的需求在不断扩大。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用于教育方面的消费为人均323元,由于教育支出的增长,使得消费性支出比1998年上升0.5个百分点[2];(4)居住开支的边际消费倾向为5.5%。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逐渐向居住倾斜,使居住消费成为又一热点。1999年城镇居民居住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9.8%,是近年来比例最高的;(5)医疗保健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仅为3.6%。这主要与城市居民享受公费医疗有关。随着医疗制度的改变,这种情况会逐渐有所改变。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4.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定义为收入变化1%,价格不变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
用η[,i]表示:η[,i]=b[,i]Y/V[,i]
b[,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