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2)
2017-08-10 06:54
导读:一般来说,市场结构与进入壁垒具有很密切的关系。在完全垄断市场进入壁垒相当大,其它企业基本上是不可能进入的;在寡头垄断市场进入壁垒比较大,
一般来说,市场结构与进入壁垒具有很密切的关系。在完全垄断市场进入壁垒相当大,其它企业基本上是不可能进入的;在寡头垄断市场进入壁垒比较大,进出市场有比较大的障碍;在垄断竞争市场进入壁垒比较小,进出市场比较容易和自由;而在完全竞争市场则没有进入壁垒。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市场进入壁垒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进入壁垒的突破
外资公司进入中国以后,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已经实现了中国市场的结构性进入壁垒的突破。与此同时,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将越来越少,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市场所面临的政策性壁垒也会日益降低。
外国直接投资对绝对成本优势壁垒的突破 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研究大多表明,与市场的潜在进入者相比,市场上在位企业更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即市场上在位企业能比潜在进入企业以更低的单位成本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绝对成本优势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在位厂商拥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垄断权,从而在生产技术上面具有优势;另一方面在于已有厂商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而新进入者却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投入要素价格。市场在位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位企业通过经验的积累和R&D的投入,可以保持一种成本上的优势。由于生产经验的积累,市场在位企业比市场潜在进入企业早进入市场,那么在位企业就会享有成本优势。
与发达国家间的跨国投资不同,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跨国进入,优势的配置刚好相反,在东道国直接投资参与市场竞争的跨国公司尽管是新进入厂商,但其资本实力往往比当地厂商更加雄厚,跨国公司的经营规模一般很容易达到最低效率规模,同时,跨国公司在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往往比当地企业拥有更大优势,为其突破发展中东道国的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提供了有利条件。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外国直接投资对规模经济壁垒的突破 规模经济壁垒主要表现为,在某一特定的行业中,由规模经济效应所导致的不同企业的生产成本差异,阻止一些新的竞争者进入。进入资本需要量壁垒与规模经济密切相关。在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业,最低的有效进入资本量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进入壁垒。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企业盲目地进入产业,进入壁垒在事实上失效。这种进入壁垒的失效主要表现为规模经济壁垒以及进入资本需要量壁垒对于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所起到的作用很小。这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导致规模经济壁垒对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进入产业的抑制作用非常微弱;同时,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中国大部分行业的企业经济规模都未达到一定的水平,没能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与中国企业不同,跨国投资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易受特定国家或地区市场容量的限制,它们的生产规模一般比较大,分支机构也比较多,可以在多个国家市场内配置资源,更易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总之,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克服规模经济壁垒和进入资本需要量壁垒的实力是比较充分的。
外国直接投资对产品差异壁垒的突破 产品差异是指由制造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知名度、地点、时间、适用性等因素所形成的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产品差异壁垒主要表现为已有厂商在产品市场中拥有新进入厂商所没有的消费者偏好优势。
一般来说,外资企业在中国拥有产品差异优势。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为了长期占领东道国目标产业的市场和维持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会以产品当地化为目标进行适应型研发和创新,对原有产品和工艺进行改造和提高,开发创新产品以消除产品差异化壁垒。此外,外资企业积极从事广告促销等活动,从事广告促销活动的频率相当高,用于广告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大。外资企业还很重视品牌效应,积极在中国注册商标和低价或无偿受让中国已有的品牌。而中国大多数企业不具有保护商标和品牌竞争的意识,对于广告的投入力度也大大逊色于外资企业。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进入壁垒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