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制度变迁内部动力机制分析(3)

2017-08-18 01:48
导读:三、制度变迁内部动力机制分析的现实启示 以上就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需求一利益理论视野下对制度变迁内部动力机制的全部理论演绎。这个动力框架模
  三、制度变迁内部动力机制分析的现实启示   以上就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需求一利益理论视野下对制度变迁内部动力机制的全部理论演绎。这个动力框架模式只是我们的一个初步构想和尝试,虽然它不够精致,但我们不难从中得到以下几点有益启示:   1.生产力的发展是制度变迁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只有以发展生产力为切入点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制度变迁的进程。   2.人们对需要和利益的追求是生产力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内在主体动因。因此,制度变迁和具体制度安排的调整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尊重每个人切身利益为主要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制度变迁主体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3.不是制度变迁主体的任何动力和努力都可能推动制度变迁的进程,制度变迁内部动力结构告诉我们,只有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历史演进趋势的主体动力和努力才存在实现或部分实现的可能。主体动力作用方向与客体动力作用方向的差异与调整,决定了制度变迁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制度变迁就是在主客体动力之间动力传递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的。只有制度变迁的主体动力与客体动力相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制度变迁的进程。   4.利益机制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利益冲突是导致社会革命和社会制度变迁的具体动因和直接主体动力。因此,利益是我们推动制度变迁进程的重要操作工具和强大发动机。然而,利益冲突具有正负效用,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也可能是经济衰退和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原因,我们在充分发挥利益的动力机制作用的同时,需要启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利益冲突的负面影响。   制度变迁研究是一个前景广阔且关系人类利益的课题,我们只是从一个侧面对其中的动力问题做以初步的分析尝试,远没有涉及问题的关键和精要,只希望我们的研究尝试能够为理解制度变迁的生发动因和演进规律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并对推动我国改革进程有所裨益。最后,我们以恩格斯关于如何正确探讨人类历史活动奥秘的一段论述结束全文,“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觉地——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探讨那些作为自觉的动机明显地或不明显地、直接地或以意识形态的形式、甚至以被神圣化的形式反映在行动者的群众及其领导即所谓伟大人物的头脑中的动因,——这是能够引导我们去探索那些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
上一篇:近50年《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