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银行业发展的相互关系(2)
2017-08-19 03:23
导读:其次,商业银行托管QFII资金会遭遇汇率风险。按规定,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人民币,通过国内托管银行严格监管
其次,商业银行托管QFII资金会遭遇汇率风险。按规定,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人民币,通过国内托管银行严格监管的专门帐户投资我国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和股息等经批准后可转为外汇汇出。因此,托管银行不仅承担监管资金的任务,还肩负着结汇、售汇的职责。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目前已经破8。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扩大,外资的大量汇入汇出必将加剧外汇市场的波动,人民币汇率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国际游资也有可能更容易地进入我国资本市场。考虑市场主体避险需要,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建立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允许更多市场主体参与银行间远期交易;增加市场避险工具,允许具备结售汇和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银行开办远期和掉期业务等。但这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时间内,作为我国主要外汇交易者的商业银行仍处在风口浪尖上。
最后,由于资本市场开放后,商业银行的业务内容变得更加复杂,行业监管的难度提高了。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增大,风险管理的要求就应该提高,而成立不久、缺乏经验的中国银监会能否充分重视并完善监管,提高我国银行体系抗御风险的能力,无论对监管机构自身还是整个银行业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二、银行业改革对资本市场开放的助力
银行业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之一,在对外开放的资本市场中的作为至关重要。从银行业扮演的“市场主体”角色来讲,其对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助力,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一)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产权清晰和公司治理完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实现效率和保证安全的基础
在开放经济中,银行拥有明晰的产权,能够摆脱政府干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尤其是拥有自主定价权是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完善银行治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银行提高内部决策和执行的效率,减少其对市场变动反应的滞后性。假如银行业在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中无所作为,继续固步自封,低效运作,政府依然使用特权干预贷款,甚至是“换汤不换药”等等,都将使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风险可能上升到国家风险,成为国家安全问题。目前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中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已经上市,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正在积极准备。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的做法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建立产权清晰、结构合理、治理完善的股份公司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政企不分、政府主导,缺乏激励和约束,
(二)国有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资产是保障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关键
银行业的大量呆坏帐始终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绊脚石”,也是最大的风险隐患。已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通过财务重组消化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存量,完善公司治理的努力也使商业银行建立起了控制不良贷款流量增加的机制。国有商业银行背负高不良资产率即使在封闭经济中也有很大的风险,大量的呆坏帐会使银行出现利润亏损,资不抵债、资金头寸不足,陷入“挤兑”危机。在现代银行高度关联且具有特质的“金融脆弱性”的条件下,银行危机很容易形成“多米诺”效应,迅速波及整个金融市场。长期以来,资本管制一直以来是我国银行业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防火墙”,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会推翻这个屏障,因此,在风险和危机来临之前,我国银行业应通过改革首先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加固自身防护,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增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银证合作为证券市场发展出力
银行在中长期信贷业务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信息。资本市场开放后,更多的企业将选择到海外上市,国内券商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将与国外券商争夺投行业务。如果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使得国内券商能够分享银行的信息资源,则有助于国内券商在投资、咨询和服务等业务方面显现优势。另外,证券公司利用银行的机构网络可以扩大产品宣传和销售的范围,在与外资证券公司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形成合力。总之,通过与银行业的合作,证券公司能快速整合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证券业必须联手银行业并依靠强大的银行业的支持,才能与国际投行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比拼。而银行业在与证券业的合作中,也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有影响力。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大,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互补相帮、互相促进强化的作用将愈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