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银行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2017-08-19 03:2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银行业发展的相互关系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在全球金融一体
摘 要:在全球金融一体化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那么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银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而银行业的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开放又有何助力? 关键词: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银行业;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利率很低,考虑通胀因素和利息税,有时利率甚至为负,但有统计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人民币金融资产的70% 以储蓄存款的形式持有。这从客观上这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上的产品种类与数量相对贫乏,资本市场欠发达,不得不依赖银行作为增值对象。而我国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成本并不低,除了要支付利息,还有很多难以量化的支出(银行利用垄断特权向贷款企业的“寻租”)。各种数据表明,在我国,居民的绝大部分资产都是银行提供的有限的金融产品,银行贷款在整个融资中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故在大力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的同时,加强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不仅是简单的引进外资和战略投资者,也是筹资者低成本融资的要求,更是我国融资结构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的转变,从根本上打破银行业对融资的垄断地位。
一、资本市场开放对银行业的影响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为广大企业拓宽了跨境上市融资的渠道,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储蓄者也可以选择到海外资本市场投资,从而使得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可能下降。另一方面外国资本和券商的涌入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对于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在抵御风险、提高效率以及经营监管上都将是一个挑战。总之,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银行业是一把“双刃剑”。
(一)积极影响
B股市场对外开放十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已经积累一些托管B股交易外币资金的经验,虽然B股市场逐渐萎缩,与A股合并大势所趋,但QFII制度实行,大量合法外资进入A股市场,商业银行的外币托管资金额有增无减。目前,沪深两市B股的总市值约110亿美元,还不到A股的3%,而QFII从2003年至今投资额度已经突破60亿美元。预期不久的将来,以QFII方式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外资有可能达到A股市场资金总量的30%甚至更多。数倍于现在的外汇资金交易业务将由商业银行来承担,由此带来的托管费和结售汇收入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一条新的收入渠道,在我国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的低息时代,这一收入对商业银行利润的贡献较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资本市场开放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将被逐渐打破。除了外资银行进入的威胁,银行业还将面临与资本市场争夺资金的竞争。如前所述,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一部分储蓄者可能将资金投向回报更高的证券市场,一些依靠银行贷款的企业也可能转而进入成本更低的证券市场筹集资金。银行如果不致力于提高效率、改善经营就得承受客户和资源流失的后果,也就逐渐失去向借款企业“寻租”的机会,这对我国的银行业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压力和隐忧。资本市场上的充分竞争能约束经理人的行为,而我国的国有企业和银行普遍缺乏的就是职业经理人制度,资本市场上的对外开放能够促进这一制度的快速形成。
(二)负面影响
银行业在享受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资本市场开放后,我国银行业将暴露在巨大的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之下。
首先,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存、贷款利率还由中国人民银行控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存贷款利率的外生决定,使其在瞬息万变的国际资本市场中不能根据供需自主调节,只能处于被动状态,接受既定的利差空间,从而也就缺乏通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来提高效率的动力,客户与资源可能部分流失,尤其是VIP客户。按照入世协议,最迟在2006年底,国内市场将向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届时,很难说已经拥有的30万亿的人民币存款和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能有多少仍由国有银行管理。单就个人理财业务来说,中资银行的贵宾级服务目前虽有了一定规模,但是海外金融机构的私人银行服务在信托、投资、咨询等服务方面比国内银行有更多的经验和更好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