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近代工业遗产初探(2)
2017-08-22 06:46
导读:二、武汉近代工业遗产构成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涉及到对其构成的掌握,这是最基础的工作。因此,在笔者对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现状进行分析前,拟先
二、武汉近代工业遗产构成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涉及到对其构成的掌握,这是最基础的工作。因此,在笔者对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现状进行分析前,拟先从文献和实地调查出发,对其范围进行简要梳理。
在范围方面,学界目前多取广义的工业遗产范围。如在《老上海工业旧址遗迹》收录的52个主体中,既包括上海章华毛纺织厂这样的工业建筑物,也包括英商“蓝烟囱”码头这样的工业相关设施。实际上,如果根据《下塔吉尔宪章》的界定,近代工人住宅及工人运动遗迹也应包含在工业遗产的范围之内。因此,笔者将采取广义工业遗产的标准对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的构成进行判断。
在各类工业遗产中,工业厂房及相关设施无疑是最直接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城市工业发展规模有所了解。自第二次鸦片战争汉口开埠后,武汉地区最先兴起的近代工业(及相关产业)属于外国工厂、银行和洋行。据统计,从1863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列强在汉创办的工厂有76个之多,外资银行共9家,外国洋行和商号则逾百家。随着19世纪末张之洞督鄂的强势推动,武汉的工商业一度位居全国第二三名。张之洞最突出的业绩自然是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和丝麻四局。此外,据最新统计,辛亥革命前武汉共有123家民营工厂。进入民国以后,武汉的工业发展有所起伏,并在30年代以后为沿海城市如青岛等赶超,但仍不失为一个基本工业区。1911年到1926年间,武汉的工厂发展到了301家。至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武汉(汉口)工厂数为516家,工人4.38万,资金额达到5148万元。此外,武汉的铁路建设和港口码头建设在近代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汉口大智门火车站曾被誉为当时亚洲最华丽的火车站。这一切使武汉从理论上拥有相当丰富的潜在工业遗产资源。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不过,有三个因素制约了武汉城市工业遗产的形成。首先,在前述数百家近代工厂中,有很多工厂是旋开旋停的。其次,近代以来武汉多次经历水灾兵劫,建国以后的工业改造和当代大规模的城市拆迁建设也使得老城区面貌有了很大改变,这就使一些工业遗存被自然淘汰或人为破坏掉了。最后,工业遗产的重要标准在于其必须是有价值的遗存,否则也没有保护及利用的必要。由于武汉的近代建筑本已遗留不多,加上工业遗产自有其准绳,因此,当下武汉保存较好的近代工业遗产的数量当不是很多,而且从布局上说比较分散。经本文作者的实地考察,结合《武汉不可移动文物精华》等文献,初步梳理具有代表性的武汉近代工业遗产有25处,包括汉阳铁厂、大智门火车站、第一纱厂办公楼、横滨正金银行旧址、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等。 三、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现状
工业遗产的现状包括其自身特征、价值属性、保护及利用情况。前文中笔者对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的构成进行了简要梳理,并选取了25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近代工业遗产。接下来,笔者将以这25个近代工业遗产的现状为基础,分析、论述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的特征、价值、保护及利用。
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的总体特征是数量较多,种类齐全,分布零散而在小区域内相对集中。从数量上说,尽管笔者未对整个武汉的近代工业遗产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但据《武汉通史·晚清卷》(下)中所附《武汉著名近代建筑编年简介》分析,具有潜质构成工业遗产的建筑共102座之多。不过,正如前文提到过的那样,由于种种原因,保存较好的武汉近代建筑并不太多,所以,这102处潜在近代工业遗产中有多少还存在,现状又如何,尚须进一步调查。然而,仅从25个代表性近代工业遗产来分析,我们会发现武汉近代工业遗产涵盖范围广,种类齐全。一方面,一些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江岸机车厂从近代延续了下来,构成了跨时段的工厂工业遗产;另一方面,诸如银行、电话局、铁路车站、工会地址、海关这类工业辅助设施或相关产业的遗存特别丰富。可以说,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种类的丰富性能清楚地展示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全景,这与一些城市单纯只有工矿遗址是不一样的。从分布上看,武汉三镇各老城区都存在近代工业遗产,整体格局较零散。然而,在小范围内近代工业遗产又相对集中。最典型的例子当然莫过于银行、洋行密集的近代租界区,以及各类近代工厂较多的硚口宗关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