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武汉近代工业遗产初探(3)

2017-08-22 06:46
导读:武汉近代工业遗产具有本文第一部分提到过的全部四种价值,具体说来,包括:(1)许多工业遗产是展开红色教育的老基地,如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等。

  
  武汉近代工业遗产具有本文第一部分提到过的全部四种价值,具体说来,包括:(1)许多工业遗产是展开红色教育的老基地,如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等。此外,中国近代工业化史也是一段中国人发愤自强的历程,反映了我们民族压不弯的脊梁。例如,张之洞创办新式工厂的事迹体现了落后民族努力赶超世界先进的精神,汉阳铁厂无疑就是这种精神的物化载体。(2)部分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目前尚承载着实际的工业生产功能,如近代卢汉铁路的附属企业江岸机车厂解放后改组为江岸车辆厂,目前依然是武汉市较为重要的国有工业企业。(3)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的分布对于我们研究武汉近代工业布局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这也将是本文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努力。(4)如我们所见,25个典型的近代工业遗产大多是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有些尚属于优秀历史建筑,是艺术上的杰作。例如,汉口租界区的银行、洋行包含了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等各种建筑风格,它们与城市有机地融为一体,为老城区凭添了许多浪漫情调。实际上,武汉城市特性的形成乃是明清晚近时代的事,其最辉煌的岁月更是与近代史紧密相联。因此,近代工业遗产对武汉而言,不仅仅是具有怀旧情调的街头点缀,更是培养市民增强城市认同感,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共同记忆与纽带。
  目前,从25个典型遗产来看,武汉近代工业遗产还是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一定的开发利用的,但工业遗产的特性并未凸现出来。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之:(1)武汉近代工业遗产中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部分基本得到了较好的维护。例如,尽管大智门火车站已经废弃多年,但目前该站主体建筑的外观进行了一定翻修,周边也得到了一定清理整顿。再如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只是几间低矮的院落,但它却在城市房地产开发浪潮中保存下来了,而且近期周边正进行绿化建设,显示出一种理性的整体规划。(2)武汉近代工业遗产大多能物尽其用。例如,旧租界的银行大楼今日大多也是各家银行的办公楼。武昌临江大道第一纱厂办公楼目前是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办公地点,该遗址本身也处在一片新开发的房地产楼盘中。然而,纱厂主体的钟楼得到了完好保存,并与周围建筑一起构成了武昌江滩的靓丽景观,这就解决了废弃工业遗产挤占市区用地这一潜在矛盾。目前,武汉类似大智门火车站旧址那样完全闲置的代表性近代工业遗产并不多见。(3)尽管典型的武汉近代工业遗产基本都得到了较好保护,但这种保护在细部上往往不够完善,许多只是远观壮丽,内部则杂乱不堪。这也表明那些工业遗产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目前武汉以“工业遗产”为概念的近代工业遗存只有汉阳钢厂附设的“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一家。事实上,当代的汉阳钢厂严格来说已不在当初汉阳铁厂的原址了,但作为一个跨时段的工业遗产,我们仍可将其归于近代工业遗产的范畴。汉阳钢厂与汉阳铁厂的这种背离性也为其工业遗产价值的利用带来了一定问题,即“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无法使当代人感受到“历史的现场感”,只能以单纯的陈列室形式展示近代工业文明,这就大大割裂近代工业遗产的多元价值了。而除汉阳铁厂外,武汉尚无其它近代工业遗存从工业遗产的角度有所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武汉市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而已,今后如何整合武汉丰富却又分散的近代工业遗产资源,对其充分挖掘利用,是个颇为困难却又不得不解决的课题。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考文献:
  1、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J].建筑创作,2006(8).
  2、刘伯英,李匡.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ARCHICREATION,2006(9).
  3、薛顺生,娄承浩.老上海工业旧址遗迹[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4、皮明庥.武汉通史·晚清卷(上)[M].武汉出版社,2006.
  5、皮明庥.武汉通史·民国卷(下)[M].武汉出版社,2006.
上一篇:评1999年中国十大宏观经济政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