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三重境界-爱情与金钱(5)

2017-08-23 06:22
导读:金钱在《傲慢与偏见》中无处不在,即使在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中也不免掺杂着一点金钱的因素。在外人看来,伊丽莎白如同捡了一个金元宝,就像贝内

金钱在《傲慢与偏见》中无处不在,即使在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中也不免掺杂着一点金钱的因素。在外人看来,伊丽莎白如同捡了一个金元宝,就像贝内特太太喊道的:“每年有一万镑的收入,可能还要更多!阔得向王公一般!”先前对达西先生的不满与愤怒,早已经抛到九霄云外了。对自己二女儿的这桩婚姻举双手赞成,假如可以,这位可爱的太太恐怕连双脚都会举起来。但是,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之所以超脱于书中描写的其他几桩婚姻,就是因为两人不但品德高尚,而且是真心相爱。
四、永恒的话题:追求美好婚姻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这样的开头设计,简·奥斯丁是有深刻寓意的。钱财和婚姻密不可分,这点作者并不否认。要保证一家人幸福安康,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财富做基础的。而对于金钱主导婚姻这一观念,奥斯丁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是她没有以社会批评家的身份揭露社会的本质,也没有采用激进艺术家的极端手法。她的讽刺既辛辣又轻松诙谐,既深刻又流畅自然。通过几桩婚姻的描写,她揭露了当时社会中金钱利益在婚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人的感情会受到它的控制。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不仅完全是受金钱的左右,而且两人的结合,最初也只是因为低俗的肉欲的吸引。这样的婚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幸,更会给各自的家庭造成伤害,简.奥斯丁最为反对这样的结合。对于夏洛特和柯林斯充满了现实色彩的婚姻,作者也是不赞成的。不过通过描写,我们也认识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的感情不得不服从于金钱的无奈(其实在当今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让读者对他们多了一丝的理解和宽容。正如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大卫.马柯斯在谈到人类行为的经济性时曾说:“简·奥斯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比马克思更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那是否婚姻就是以经济因素做为衡量的标准呢?有人问苏格拉底是否要结婚,得到的回答是“无论你怎样做,你都会后悔。”[11]简·奥斯丁以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为例给出了否定的答案,金钱固然重要,“没有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如果没有一定的金钱做基础,再真挚的感情也会在漫长的时间中受到考验,甚至会走向破裂。但是作者也同时指出“没有爱情千万不能结婚,”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无疑是“奥斯丁推崇的婚姻模式。”在书中作者不仅给了两人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并强调了通过这桩婚姻,使许多人都发生了改变,如贝内特太太,后半辈居然变成了一个通情达理,和蔼可亲,见多识广的女人。尽管奥斯丁塑造的这桩婚姻带有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不过她正是以此来表明了她对金钱和爱情在婚姻中孰轻孰重的看法—爱情更为重要。
奥斯丁的时代已经远去了,但人们追求美好婚姻的共同人生诉求却没有任何改变,而且还愈加强烈。《傲慢与偏见》中诠释的婚姻观念也没有完全脱离我们的实际,还给现代人带来某种启迪。在2005年初,英国BBC4台在读者中开展的一项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英国社会对女性影响最大、曾改变女性世界观(主要是爱情婚姻观)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位列第一。与小说塑造的情节相似,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谈婚论嫁时,何尝又不是进行着爱情与金钱的权衡呢?在面对婚姻的时候,人们总是有自己的选择,做出自己的判断,为以后的人生做出打算。现代社会的人们是像莉迪亚和威克姆那样沉迷于激情,追求一时的快乐呢;还是安于现状,过着夏洛特般枯燥生活呢;还是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为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而奋斗,成为“伊丽莎白”和“达西”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也许都会有自己的理由。这也许是奥斯丁通过《傲慢与偏见》为我们留下的永恒的话题吧。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上一篇: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