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际分析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应用(2)
2017-08-24 01:04
导读: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一大组成部分是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种划分的依据是资本各因素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马克思通过分析表明,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一大组成部分是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种划分的依据是资本各因素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马克思通过分析表明,不变资本在生产中不超过自己的边际,而可变资本在自己的边际之外还产生一个增量。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进一步揭露了资本的剥削本质,并为确定和资本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不可否认,边际分析是这一划分的重要和手段。
马克思将资本加强剥削工人的方法分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两种剥削方法的共同点在于扩大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边际以外的剩余劳动时间,而在这里,剩余劳动表现为必要劳动的边际增量。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它具体表现资本额在原来水平上的边际增量,分析这一增量的源泉及其重要意义是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核心。马克思在资本积累理论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利润率下降的,他尤其重视并运用了边际分析方法。利润率下降规律主要说明利润率会随资本的边际增量而趋于下降,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导致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引起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这种下降趋势体现了生产力的,同时,这种发展又与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直接矛盾。这种矛盾在边际资本的剩余价值下降条件下,会导致资本的绝对生产过剩,“只要为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而需要追加的资本等于零,那就会有资本的绝对生产过剩。”以上分析表明,边际资本△C在资本积累以及随之发生的利润率下降规律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更显示了边际分析方法在这一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运用边际分析方法论述的利润率趋于下降这一规律,同资产阶级学家所称的“资本边际效率下降规律”不同,前者的分析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而后者则以资本生产力论为基础,更为显著的区别在于,马克思通过边际分析指出,利润率下降的基本原因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尤其是凯恩斯主义者则将“资本边际效率”下降主观地归因于偶然的心理因素或精神因素。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 边际分析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中的应用
边际分析方法是马克思地租理论中基本的、普遍的分析方法。马克思曾在其价值理论中,将运用边际分析的那一特殊范畴限定为某种商品的“很大量”或“相当大的量”必须由最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供给市场才能满足社会需求,那么该种商品的价值便由其边际条件下的劳动量来决定,农产品的价值正好遵循这一边际法则。
马克思地租理论中边际分析的首要层次便是“不提供地租的最坏土地的生产价格,总是起调节作用的市场价格。”这是其级差地租理论分析的重要支点,他认为这种边际生产价格决定于耕作的边际,如果农产品生产价格低于此价格,原有的边际耕地便退出耕作,高于它,则将有更劣等土地用于耕作。马克思认为,此种边际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这种边际的存在使优中等土地带来了大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是这种超额利润平均化的结果,它归属于土地所有者。
最劣等土地产品的价值调节着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这是绝对地租理论的分析支点,也是马克思地租理论中边际分析的第二层次。这种边际价值是土地所有权的产物,同土地的优劣无关,它同样也是一种耕作边际,低于它,土地所有权便无从实现。而高于它,则会侵蚀农业资本家的平均利润。
总之,绝对地租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级差地租的产生。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本质上是其边际劳动地租论,这一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相关分析,并有其鲜明的特色,马克思没有将其地租理论中的边际分析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相联系,从而推翻了威斯特、马尔萨斯、李嘉图等人有关级差地租的错误假定,将对级差地租的分析置于更科学合理的前提条件下。马克思的边际分析以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认为绝对地租是这种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肯定了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必然性。马克思运用边际分析区别了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将边际产品的价值当作绝对地租理论的分析支点,又将其生产价格理论当作级差地租理论的分析支点.这是马克思在边际地租分析上的重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