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构建和谐西安的实践与思考

2017-08-30 05:1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构建和谐西安的实践与思考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实现
  

 内容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实现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是构建和谐大厦之基。本文以西安为例,分析西安经济发展中的三大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 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 非公有制经济
  
  和谐社会是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促使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诸多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既要实现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有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兼顾到方方面面,因此必须抓住重点,找到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并带动其它要素协调、有序、稳定的发展,从而使系统内各个环节要素得到合理有序的排列,最终达到系统的最优化。在诸多要素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
  
  西安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西安市依托良好的区域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和科技优势,经济发展成绩喜人。但西安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具体如下:
  城市居民收入有待提高。据统计,2004年西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44.03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末位,是深圳的33.0%、广州的50.6%、宁波的53.8%。西安市职工工资水平也偏低。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居前三位的是深圳、广州和杭州,分别为25091元、17067元、15001元。排在后三位的是长春、西安和哈尔滨,西安仅为8544元。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据统计,2005年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42.4%,比例仍然偏低。
  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大。从1997年到2003年西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7年没有超过5%,最高的年份增长4.8%,最低的只增长2.1%,达不到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并且西安市农户中还有60%属于主要靠农业收入为主的纯农户和兼业农户,他们几乎没有非农经营收入,收入增长更为困难。2004年,西安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143元,城镇居民为8544元,两者的收入差距为1:2.72。
  
  阻碍西安经济发展的原因
  
  产业结构不合理。西安市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第一、二产业比例仍然偏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工业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且这些国有企业大都缺乏活力,发展停滞不前,经济效益低,急需输入新鲜血液。此时虽有新兴产业出现,如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但它们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文化产业受地区整体经济实力和其他待遇因素的影响,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
  所有制结构不合理。近年来,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但比例仍然很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依然存在。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如社会舆论有失和谐,政策贯彻落实有失和谐,融资渠道有失和谐等。
  城乡经济不合理。西安市的总人口数为700万,400多万农民,大城市、大农村共生并存,城乡二元格局并未彻底改变,城乡经济不合理依然存在。一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水平和效益还不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比较低。二是城市化进程迟缓。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城中村。由于缺乏对其改造和积极建设,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推进西安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培育发展“五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没有强势产业支撑的城市,是缺乏活力与竞争力的城市。实施“产业强市”方略,就是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其中,应重点扶植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伴随着西安高新技术的发展,将会涌现大量顶级尖端技术。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对产品加以技术创新,走出一条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的有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并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增长极”,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为高新技术辐射源,向陕南、陕北传递、渗透,从而带动一线两带的建设,顺利实现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结构的升级应立足于高新产业带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同时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为高新技术的扩散效应打好基础,真正将辐射源传递、渗透到周边地区,从而带动西安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2.全力打造文化产业基地,积极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发展西安文化产业对于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提高陕西省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围绕“历史文化、现代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四大板块,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建设好城市中心区文、商、旅文化产业聚集带和临潼、曲江两大文化产业重点区域,形成城乡一体、丰富多样、繁荣健康、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体系。
  3.实施精品工程,做新做靓旅游业。按照“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的思路,以西安为节点,面向全省,开发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项目。重点加强唐都长安旅游区、秦始皇陵国家遗址公园、唐华清宫御汤国家公园、西安秦岭北麓游憩公园、泾渭浐灞滨水游憩区、汉长安城遗址为主体的国家遗址公园和曲江新区为主体的旅游区发展。

中国大学排名


  
  (二)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提高西安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力度、速度和规模。
  1.大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专刊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涌现出的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典型,通过多种手段大力彰显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人士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做出的积极贡献,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
  2.大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执法环境。各级政府及有关执法部门,在贯彻落实有关文件、政策过程中,要保持文件、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要摒弃单位和局部利益,坚决扫除为贯彻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置的人为障碍。
  3.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向银行推荐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问题;政府财政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的投入,支持担保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当前应注重如下几点:
  1.加快农业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农业增长潜力。首先,西安市政府应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技术创新,使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重点支持效益好、外向度高的农业技术开发项目和影响大、作用突出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快速提高经济效益,使农民迅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其次,借鉴现在沿海省份和内地出现了农民自愿建立的新合作组织,他们或称作协会、合作社,或称作公司、经济联合体。由于建立了合作社,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很快便得到普遍推广。西安市要想加快农业发展,应鼓励农民科技创新和加快体制改革。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都市型的现代农业、产业农业、生态农业,建立起一批多种功能的都市农业生产示范区(景区),使都市农业成为西安市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应重点培育阎良绿色产业基地、周至猕猴桃示范基地、长安细柳花卉基地、临潼区精品石榴园等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企业和优势产品。
  3.加快城中村改造,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也要加快城中村建设的步伐,使之与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相协调。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城中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其有良好的发展,最终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李丽琴,尹洁.试论经济增长点的培植——以陕西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5(19)
  2.陈建萍.厉以宁:探寻低收入群体增收之道.人民政协报,2005.7.7(第4184期
    上一篇:江苏省利用外资与产业发展的协整性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