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县域经济均衡发展浅探

2017-09-10 03:2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中国县域经济均衡发展浅探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县域经济 区域差异均衡发展   摘要:加快县域经
  

  关键词:县域经济 区域差异均衡发展

  摘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面临诸多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这种差异和县域经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县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思路。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既要借助于国家区域发展的宏观决策,又要充分利用区域内部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内源性经济、民营经济,工业强县与城镇化相结合,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上日程,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长期以来,地理、历史和政策等原因使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地理空间差异。分析这种差异,协调县域经济发展对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崛起、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县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状况
  
  1、县域经济的区域空间差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03年东部10省市县域经济的GDP总和占全国县域经济GDP总量的68.4%。2005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东部地区占88个,东北地区占5个,中部地区占4个,西部地区占3个。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问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地区不但地区生产总值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且产业结构也明显高于中西部。东部地区第一产业仅占地区总产值的7.3%~8.5%、中西部却在20%左右。东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强力发展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中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普遍低于东部。多数县域存在工业基础薄弱,产品层次水平低、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经济结构中农业不优、工业不强、特色不明、三产滞后。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县域经济的区域内部差异。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各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2005年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人均GDP之比为4.5:2.7:1,远远超过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均GDP之比2.58:1.27:1。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测评出的中国中部百强县(市)结果,中国中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77.9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4.6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800元:分别是中部地区县域平,均数的1.37倍、2.10倍、2.02倍、1.66倍,而且中部百强县(市)在中部六省分布不均,区域内穷县和富县差距很大。
  
  二、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成因
  
  造成我国东、中、西各区域间与区域内部各地区间县域经济差异的原因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本文仅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间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原因进行分析。

  1、地理区位不同造成了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受区位因素的影响,任何两个区域在资源禀赋、要素结构、开发历史、对外经济交流、进入国际市场的方便程度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所获得的发展机遇就大不一样。东部地区沿江临海,交通便捷,有利于物资、信息和人员之间的交流,而且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新颖,易接受新事物;大批的工业、商业、金融、港口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东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相比之下,中西地区深居内陆,交通闭塞,开发较晚,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教育人才匮乏,缺少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人们思想陈旧等等,都阻碍了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2、政策倾斜导致了县域经济的极化效应。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迭尔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过程的观点。缪尔达尔认为最初的偏离产生的影响作用会使这种偏离得到强化,这一过程不仅不会自动地再回到均衡状态,反而会强化非均衡状态。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实施东部优先发展战略,希望通过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带动中西地区经济,使全国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然而国家经济政策的倾斜使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迅速,中西部在东部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梯度差距却越来越明显。市场的作用证明了缪尔达尔的观点,政策的倾斜加大了东部与中西部间的差距。

    上一篇:对我国经济发展观演变历程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河南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