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创新对进一步完善中国市场体系的作用分析
2017-09-19 06:4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体制创新对进一步完善中国市场体系的作用分析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中国的经济体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目前面临的矛盾依然
摘要:中国的经济体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目前面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要有效解决这些矛盾,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改革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创新经济管理体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各类企业的发展活力,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综合改革;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经济体制。中国的经济体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面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加大;财税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现;物价上涨压力增大;经济利益矛盾尖锐;外部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某些经济领域存在市场秩序失控现象。
一、体制创新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机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因素之间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联系和作用,它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三大基本机制和风险、工资、利率三大派生机制等。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及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机制所不可取代的,其主要作用有: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利益,传递经济信息,推进技术创新。中国要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各类商品市场,继续完善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中国经济要优化结构,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第一,加快发展金融市场。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同时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薄弱环节。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很多:一方面,10多万亿的居民储蓄,其相当一部分找不到好的投资场所,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又千方百计大量地从国外引进资金;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找不到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一些无效的国有企业;一方面。GDP迅速增长,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一片萧条。中国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国有银行不转轨也不转制;银行系统中的呆坏账严重;金融资本流通不畅;上市公司长期存在疲软现象;少数上市公司存在“掏空”现象。为使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强调规范,防止过度投机,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建立和完善多样、灵活、规范的证券、基金、股票买卖运作机制,激活金融市场,提倡和引导城乡居民理性理财。第二,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当前,中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大约10%左右,农村实际失业率更高,、再形势十分严峻。要有效缓解上述状况,必须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以便及时、有效配置各类劳动力资源。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信息传递机制、劳动力灵活机制、劳动岗位双向自由选择机制、劳动力免费推荐机制、城乡用工统筹协调机制、劳动安全保障机制、最低劳动工资保障机制、失业人员生活救济机制等。第三,大力发展技术市场。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是市场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当前,人们对技术创新的难度和成本、技术的市场价值、技术竞争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一致,技术创新日益被科技型企业所重视。只有进一步发展技术市场,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有偿转让机制、有偿使用机制、激励机制,才能更多更好地创造、引进、消化各种高新技术。低成本、高效率改造原有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的工业化、现代化程度。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是市场的第一信号,是市场的晴雨表。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完善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是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加速发展国民经济市场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是资源得以有效配置的基本前提,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自愿流动的重要信号,资源只有在价格信号引导下流动,才能在宏观经济领域内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微观经济领域内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导致社会总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近年来,随着资金、土地、房产、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生产要素不但有了市场价格,而且其比重在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