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河南省是全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40m3,亩均403m3,人均、亩均占有量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和1/6;供水区人口稠密、城镇众多、发达,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260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供水区11座省辖城市和30座县级市及县城,1999年供水量为20.16亿m3,其中地表水7.83亿m3(含引黄调水2.94亿m3),地下水12.33亿m3;在用水量中,城市生活用水6.11亿m3,用水13.30亿m3,环境用水0.75亿m3,分别占总用水量的30.3%、66.0%、3.7%。
供水区水资源缺乏,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各类水资源供水量不能保证城市需水要求;现状城市供水是靠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和牺牲环境用水得以维持的。为保证城市供水,鸭河口、白龟山、小南海、彰武等大中型水库及河道引提程不断挤占农业用水,加大向城市的供水量;白龟山灌区的灌溉面积由原设计的3.33万hm2,递减到1999年的实灌面积0.5万hm2,黄河邙山提灌站已从建设时的农业灌溉用水全部调整为向郑州市供水。
大部分城市和县城缺乏地表水源,主要靠大量开采地下水供水,长期以来造成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河南省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1.75万km2,主要集中在中线供水区范围内,其中豫北平原1980年至今,浅层地下水埋深由5~10m下降至11~20m,安阳—鹤壁—濮阳漏斗区面积达6600km2,最大埋深22.5m。中深层地下水漏斗区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许昌、郑州、新乡等部分城市形成,到其80年代,供水区大中城市均出现了中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至1993年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郑州市为60m、许昌市为90m、鹤壁市为92m、焦作市达108m。1997~1999年平均超采地下水7.92亿m3,其中浅层水超采5.29亿m3、中深层水超采2.63亿m3。城市地下水过量开采,诱发了环境地质恶化等诸多方面的,如许昌市漏斗中心区地面沉降达277mm,城区多处发现地面裂缝。
水资源的匮乏,限制了城市的环境用水,河湖换水没有供水水源保障,换水次数和换水量远达不到保持清洁水的要求,大部分城区河道水体黑臭,水环境质量差。
4 水资源供需
河南省是水资源短缺的省份,在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时,应充分考虑节水和水污染治理,认真贯彻朱镕基总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指示精神。按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考虑经济对水量水质的需求,也要考虑水资源条件的约束,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相适应,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依靠进步和水价对节水的经济杠杆作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在水资源的配置上,合理安排调整水源,坚持挖掘现有工程的供水潜力,优先使用当地地表水,退还城市挤占的农业用水,严格控制使用地下水,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原则,进行水资源的供需分析,合理确定供水区城市需调水量。
4.1 可供水量预测
依据《河南省发展规划(2001-2010)》,2005年前建成盘石头水库,2010年前建成燕山水库,拦蓄地表径流向城市供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前,部分有条件的河道闸坝和引提程等进一步挤占农业用水,增大向城市供水量;适当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减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中线工程建成后,返还挤占的农业用水,对于浅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区,适当压缩开采量,以使超采区地下水位逐步得到恢复,中深层地下水是地质的组成部分,长期超采回补非常困难,作为枯水年份的应急备用水源不再考虑开采量。结合各市实际情况,尽量利用处理的污水回用于生态环境和部分工业。2005年、2010年和2030年水平年城市可供水量分别为16.97亿m3、11.50亿m3、15.26亿m3。
4.2 需水量预测
随着城市建成区范围的扩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第三产业和公共设施的发展,城市生活用水量将逐年增大;城市的绿化美化、水面面积的增加和河湖水体质量的改善,生态环境需水量也将逐步增加。工业用水随着科技进步、产业调整、低耗水的高新技术产业比例增大及节水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逐年有所下降;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工业需水量也在增加。预测2005年、2010年、2030年三个水平年城市需水量分别为31.82亿m3、41.23亿m3、64.97亿m3。
表1 河南省供水区城市供需水量预测成果表 亿m3
4.3 缺水量及对策
通过对供水区城市供需水量分析可知,城市的供需水矛盾十分突出,2005年、2010年、2030年水平年城市缺水量分别为14.85亿m3、29.73亿m3、49.71亿m3。在建成磐石头、燕山水库以后,已无较好的坝址兴建大型水源工程拦蓄地表径流向供水区城市供水,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供水区城市缺水的最佳途径。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前,供水区缺水量问题需要继续挤占农业用水和超采地下水,对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城市规划在城区外增加开采量;同时通过行政管理手段,采取提高水价、限量供水、超量加价等办法来解决城市缺水。
5 结语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京、津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程,是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也是解决河南省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河南省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上游,总干渠长735km,占全长的59%;担负着向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供水任务。丹江口水库库区50%的水面面积在河南省境内,水库一期工程河南省境内已迁移了20.2万移民,建成了陶岔渠首闸和8km的干渠,二期工程还需要移民14.3万人。其地理位置决定了要为调程建设承担巨大压力,但河南省供水区的缺水属于资源型缺水,如果不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充水源,这一地区将难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热切盼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
[1]魏昌林.南水北调.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