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提要:盛宣怀督办汉阳铁厂之后,围绕铁厂官督商办后铁厂厂址调整(再布局),铁厂当局先后形成了在大冶另设炼铁大炉,在萍乡、湘东一带近煤处所另办一厂,就铁厂原址附近改造扩建等三种不同调整方案,最后第三种方案被采用,汉阳铁厂的厂址得到了巩固。本文认为,武汉一带城市的和经济地理环境的改善,汉阳铁厂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所面临市场条件的变化是它最终能在汉阳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学术界众说纷纭之汉阳铁厂的厂址选择予以评价。并进一步指出,近代布局的因素极为复杂:资源与自然条件是工业布局的前提条件;因素是早期布局中表现最活跃、影响最直接的支配性因素;经济条件是工业布局最终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工业布局的过程和结果有深远的影响。科学论证不足,政治色彩浓厚,地区波动性大,偏重于大城市等,是中国近代工业布局比较显著的时空特征。
主题词:汉冶萍公司盛宣怀厂址调整工业布局
一引言
这意味铁厂布局进入第二个时期第四个阶段,即盛宣怀督办时期的厂址调整(亦称再布局)阶段。这一时期汉阳铁厂之再布局过程实为张之洞创办时期的厂址定位活动的延续,前后形成一个完成的工业布局过程。
出人意料的是,尽管外部政治压力已经基本上不复存在,尽管盛宣怀等人一向反对汉阳铁厂之选址,但在盛宣怀的主持下,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当局经过长达十年的反复酝酿,最终决定在铁厂原址扩充发展,汉阳铁厂的厂址得到巩固。个中缘由,值得深思。学术界对汉阳铁厂厂址问题的争论均集中在铁厂早期中观布局阶段,即争论所谓厂设汉阳和大冶这两个方案究竟孰优孰劣,而对早期之宏观布局及后期的再布局阶段多加忽视。实际上,只有将对象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中进行考察,原始察终,才能有济。因此,本文将集中探讨盛宣怀督办时期的厂址调整过程及其原因,以期对汉阳铁厂之厂址定位问题予以科学全面地评价,并力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时空特征。
参见拙文:《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武汉学报》(人文科学版)年第期。
参见拙文:《清末汉阳铁厂厂址定位问题新解》,《中国历史地丛》年第辑。
参见《铁厂招商承办议定章程折》,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十六日,《张之洞全集》(第三册),苑书义等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9页。
参见陈旭麓等编,《汉冶萍公司》(一),“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84页。按:郑官应在给盛氏的信中表示“督办早已声明,汉厂终迁移,不愿浪费”。
二 汉阳铁厂之厂址调整 这一严峻的市场形势,迫使铁厂当局不得不考虑降低成本。据熟谙洋务的铁厂总办郑官应的,“铁厂吃亏在于焦炭价昂,厂位失宜。查英、德、美焦炭价就地出售,每吨不过四两左右。本厂所需开平焦炭每吨虽云十一两五钱,加银水、驳力,连短少斤两及碎屑不能用者,每吨约合价银十五两。萍焦虽云每吨八两五钱,连转运局费及除剔去不能用者,每吨亦约价十两。……由大冶运矿石到汉阳,据银钱所查核大冶局费、轮驳两项合共每吨约银二两二钱。是焦炭价昂,又加以许重运费,安能与外人比较乎?”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盛宣怀致张赞宸函》(一),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十日,《汉冶萍公司》(一),第页。
《郑官应致盛宣怀函》,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七,《汉冶萍公司》(一),第页。
郑官应:《汉阳感怀两首》,光绪二十二年六月中旬,《汉冶萍公司》(一),第页。
但盛的这一计划很快就动摇了。关于湘东方案及其被盛宣怀等人放弃的原因,著名学者全汉昇先生在《清末汉阳铁厂》一文中指出:“及萍乡煤矿大规模的开采,铁矿主管人员看见焦炭及煤从五百公里以外大量运来消费的不经济,便打算要在萍乡煤矿附近另建新厂,以便节省运费和焦炭因搬运而起的折耗。”全先生并征引《愚斋存稿》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五日、三月十七日盛宣怀与张之洞、魏光焘的往来电报来说明,他说:“这个新厂本来预定由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及四川六省合力举办,但后来却因为‘六省合办,恐事权难一……财力艰窘’而作罢论。”
霰电具纫虚怀,醴陵至株洲铁路,限来年四月接通,湘东濒河水陆两便,故议添设铁厂。地势平阔,足敷布置,距醴界三十五里,尤为深奥。六省合办,确恐事权难一,最好将湾沚一局移办,加以六省预支枪价以助洋税分年拨款之不足,可期速成。财力艰窘,既营湾沚,则他处自应罢论,张道已回鄂矣。
并非以此为由,建议放弃在湘东设局计划,更与此中所论铁厂当局之湘东方案无关。至于后来湘东枪炮厂建设计划终遭搁置,实系另有原因,因与本文主旨无关,兹不具论。
盛氏之言虽不无几分吹嘘,但随着汉阳铁厂的改造与扩充计划的实现,汉冶萍公司也逐步扭亏为盈,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后来虽经民国初年的战争与社会动乱的破坏,但在欧战期间,公司却能利用有利的市场条件,迎来了一个短促的黄金。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德京礼和洋行李一琴去电》,六月初十,《汉冶萍公司》(二),第页。
《英京正金银行交李一琴去电》,六月二十八,《汉冶萍公司》(二),第页。
全汉昇:《清末汉阳铁厂》,《中国经济史研究》(下),新亚研究所年版,第-页。
参见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按:其中光绪三十一年六月,“练兵处奏准设南北兵工厂,北厂以江南制造局节存经费开办”,许氏注文:南厂以江、皖、赣协济三十万,及铜元余利开办,不足,由苏、浙、川、鄂、湘、粤、桂分筹。 《寄魏午帅》,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七日,《愚斋存稿》卷六十四,电报四十一。
《寄芜湖张香帅江宁魏午帅武昌端午帅长沙赵次帅》,光绪三十年三月十四日,《愚斋存稿》卷六十四,电报四十一。
《张赞宸、李维格致盛宣怀函》,《汉冶萍公司》(二),第页。
《李维格呈出洋采办机器禀》,《汉冶萍公司档案史料选编》(上),湖北省档案馆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页。
《汉厂李一琴来电》,四月十一日,《汉冶萍公司》(二),第-页。
《又来电》,四月十五日,《汉冶萍公司》(二),第页。
《汉厂李一琴去电》,四月十五,《汉冶萍公司》(二),第页。
《汉厂李一琴来电》,四月十七,《汉冶萍公司》(二),第页。
《汉厂李去电》,五月二十一,《汉冶萍公司》(二),第页。
《又来电》,五月二十六,《汉冶萍公司》(二),第页。
《李维格致盛宣怀函》,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十一日,《汉冶萍公司》(二),第-页。
《盛宣怀致张之洞密函》,光绪三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汉冶萍公司》(二),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