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7-10-17 02:37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
     【摘 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全,是国民经济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头等大事。本文分析指出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影响因素
  
  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预测到2030年,我国粮食供求之间将出现巨大缺口,即出现“粮食危机”。“粮食危机论”,凸显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我国粮食产量自1949年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较快,但各阶段存在较大的波动。本文将对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
  
  粮食生产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紧密相关,因而分析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粮食安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受现有粮食生产能力影响,也受潜在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既受国内因素影响,也受国际因素影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耕地与种粮面积减少。我国耕地总量下降速度很快,耕地总量难以实现动态平衡。1992-1997年,耕地平均每年减少410万亩,2000年减少244.4万亩。同时,生态退耕的面积也比较大,其中2000年就退耕1144.2万亩。而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首要要素,耕地与种粮面积减少对粮食安全影响巨大。
  2.水资源及基础设施制约。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年际和地域分配不平衡。我国灌区每年就缺水300亿立方米左右。在北方的一些缺水地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同时,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灌溉设施特别是节水灌溉设施缺乏,抵御灾害能力很弱。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是因为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很大。而且我国素来有“务农者乃末流”的观念,真正较为优秀的人才往往不屑于涉足农业生产。农业可以说是我国人才资源支撑最为薄弱的产业。
  4.农业科技投入较低。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共培育出40多种农作物,近5000个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新组合。仅研究和推广杂交稻一项,20多年累计增产粮食2.4亿吨。可见科技投入的巨大作用。但我国目前农业科技开发还主要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及科研单位承担,农户自己的科技投入还很少。
  5.粮食流通及粮食储备体制尚待完善。我国粮食市场的发育程度比较低,效率不高,主要存在三点问题:(1)是中央储备近年来变化不大,未建立起灵活有效的调控机制。(2)是地方粮食风险基金没有到位,粮食储备没有达到粮食安全的要求。(3)是储备的粮食在品质和品种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6.粮食进出口和国际因素对我国影响增大。在WTO规则运行框架下,我国的粮食安全已越来越受到国际投机资金及发达国家粮食补贴等产业政策的影响。我国近年来向美国等国进口了大量粮食,目前尚处于合理范围,但若我国粮食产量下滑严重,在粮食上受制于人将对我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我国粮食生产受政策影响显著,粮食生产政策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因而必须进一步注重粮食生产,进行政策和体制的创新。针对制约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政策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土地制度创新是政策创新的关键点。“应建立以土地产权有效分离为基础,以现代农户家庭经营为载体,以生产化、经营农场化为内容的现代农村土地制度”。一方面应继续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促进土地经营权合法流转,引导建立适度规模的小型农场,促使土地向有意愿且有能力的生产者集中,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和利用率。另一方面,需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死守“耕地红线”。
    上一篇: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