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长三角泛化趋势下江西的策略研究

2017-11-03 03:48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长三角泛化趋势下江西的策略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区域经济合
     [摘 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随着 区域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原有的“15+1”模式逐渐难以满足竞争需求,要求扩容的呼声渐起。江西作为长三角相邻省 份,理应抓住泛化机遇,加速融入长三角,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为江西崛起构筑新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经济;泛化
  
  一、长三角的扩散趋势及其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处中国沿海、沿江两大发达地带的交汇处,由江、浙、沪三地16个城市组成,现已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态势,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被经济学界认为是继纽约、多伦多与芝加哥、东京、巴黎与阿姆斯特丹、伦敦与曼彻斯特之后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526亿元,逼近台湾和香港两地GDP总和。
  近年来,要求长三角扩容的呼声渐起:认为“15+1”的狭义概念应该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江浙沪为主体、更高层次的区域联合。从区域经济学理论及长三角发展远景分析,长三角出现泛化趋势不是一种因素的结果,而有其多方面的发展动力。
  1.长期集聚发展导致矛盾日益严重是促使长三角泛化的内在动因。长三角16市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集聚效应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严重制约了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产生资本外溢、产业转移的内在扩散需求。①产业同构现象比较严重,苏南地区的南京、无锡、镇江、常州、苏州,城市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都在0.95以上。这种城市间产业高度同构现象,不但使得长三角城市在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等方面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而且使产业链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②资源紧张程度加深,生产成本上升。随着长三角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能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短缺现象日益突出,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投资环境受到影响,一些外商开始对来长三角投资持观望、等待态度。③环境污染严重。长三角地区聚集了全国22%的制造业,在中国加工制造领域处于龙头地位。但长期高速的工业发展造成的也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变得十分脆弱,使长三角成为中国新的生态环境脆弱带。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面对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发展问题,长三角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业升级,从传统服务业向金融、咨询等现代业态升级。这种产业结构的新陈代谢,对其内部落后产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必然加速将本身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从而形成扩散趋势。
  2.区域竞争是促使长三角泛化的外在动力。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他们之间必然是一种竞争、发展的格局。最近,南北两大区域经济合作精彩纷呈:环渤海经济圈“5+2”模式的确立、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京津发展的重新定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卓有成效的展开等,中国区域战略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尤其是2004年《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确立了以香港为中心城市、大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地区及其辐射地带的泛珠三角“9+2”经济圈,腹地广阔、资源丰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6年,泛珠9省在GDP、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总额上超越长三角城市群,并随着CEPA及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展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更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泛珠三角的形成及其有效运作,一方面为泛长三角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经验,另一方面也真实反映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与长江上中游省份之间经济联系的弱化和经济腹地的丧失,从而对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和十分严峻的挑战。
  3.理论界对长三角泛化的不同观点。目前,理论界对长三角的扩散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3+2”泛长三角概念。即认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不能停留在“15+1”的城市范畴,而应该是“3+2”的概念,也就是把苏浙沪三省市和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江西全部纳入“泛长三角”通盘考虑。第二种是“大长三角”概念,即从建立长江流域经济体系的角度来构建“大长三角”经济区,范围向西可延伸至黄山、天柱山、大别山山脉,包括合肥在内的整个江淮地区、皖江城市带和苏北地区。

搜集整理:

    上一篇:江西支柱产业ASP平台建设对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