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考

2017-12-02 06:57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关于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考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关键词:重庆  旅游产业  政策   论文摘要
     论文关键词:重庆  旅游产业  政策
  论文摘要:加入WTO后,旅游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旅游业既有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旅游业是重庆国民经济产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其发展必然要在同其它行业的积极互动中实现。因此,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关键依赖旅游产业战略管理,本文从不同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政策。
  一.重庆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重庆直辖以来,全市旅游产业的资源条件、产业地位、发展规模与格局都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各项旅游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旅游业已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2001年重庆市旅游总收入达177.6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市GDP的10.15%;与直辖前比较,年均递增率为30%,五年间GDP比重上升了6.59个百分点。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31.3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63亿美元,与直辖前的1996年相比,年递增率分别为14.l%和18.l%;接待国内游客395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4.07亿元人民币,与直辖前的1996年相比,年递增率分别为23.l%和31.3%。伴随着国际旅游稳健发展,国内旅游也异常火爆,假日旅游异军突起。前年三个“黄金周”共接待国内游客1038.4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1.96%;国内旅游收入27.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3.4%。在2001年期间,重庆市实施的旅游厕所、旅游商品、旅游景区质量管理、导游管理和农家乐管理等五大工程,已初步取得成果。
  八年来,重庆市在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在政府累计投入1.5亿元旅游结构调整资金的引导下,带动社会投资12.17亿元,其拉动比例为1∶10,累计开发旅游项目99个。截止到2001年底,全市有国内、国际旅行社203家;一至五星级饭店111座;国家4A至1A级旅游区18个;海外游船41艘,国内定点游船48艘;旅游定点车辆575台,开辟了10条郊外旅游专线和4条“魅力重庆一日游”专线;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52家,定点餐厅、商店151家:有12个区县(市)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初步统计,全市现在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万余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目前,重庆旅游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重庆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加大,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是,面对西部开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周边省市竞相发展旅游的激励竞争形势,结合旅游强市的目标,重庆旅游产业依然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完善,资源开发程度低,产品单一,旅游精品不多,品牌不够突出,市场运行机制不活等问题。因此,为了保持和加强重庆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应以强烈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发展重庆旅游业。
  二.重庆市旅游产业政策的重点
  在旅游业“十五”规划的基础上,从争创最佳旅游城市入手,以机制革新、旅游资源整合、培育品牌、增强竞争力为线索,进一步在全市构筑大旅游的格局。市政府及旅游管理机构应重点突破八个方面:1.提高对外开放程度,进行旅游发展机制和管理机制革新与建立;2.努力建设和培育“三峡旅游线路”,使这个旅游区更具特色和规模;3.进一步打造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精品景区;4.各级开发度假旅游产品,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5.开发文化品位高、地方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6.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7.培育重庆旅游名品;8.营造整洁、优美、优质宜人的旅游环境。
  重庆市政府在考虑以上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时,必须立足重庆旅游的现实条件,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重庆特色的旅游产业道路,即坚持先发展以“三峡旅游”路线为主的入境旅游,逐步发展区域旅游,随后发展国内旅游,最终形成以国内旅游为基础,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大格局。三.重庆旅游产业政策的主要框架和具体对策
  (一)构筑重庆旅游发展蓝图,完善旅游发展规划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上一篇:旅游产业投资趋向及约束机制探讨——以北岳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