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策略解析

2017-12-05 01:2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策略解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通过剖
     摘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通过剖析农业产业结构内涵,探讨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相对滞后,农业生产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不够,农业结构仍需调整。有针对性地找出影响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策略,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策略
  
  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各地区进行了几次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优质专用农产品快速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畜牧和水产养殖成为新的增长点,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城镇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龙头企业作用明显,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粮、经、饲配比合理、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但仍存在着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整体效益不高、不能协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农业产业结构内涵
  
  农业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所谓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产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二是产品结构,主要表现为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产品之间的结构,如种植业中粮食、油料、蔬菜等作物之间的比例;三是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某一产品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如大豆品种当中转基因品种与非转基因品种的比例等[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调整的原则是调优农产品、调高单产、调活农村经济、调富农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仅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对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3]。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黑龙江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粮食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中国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黑龙江省优质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黑龙江省情信息网,2004);林地面积居全国第一位,牧地面积居第七位。该省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耕地连片,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赵福臣等,2002)。全省现有耕地1 180万公顷,草原面积约433万公顷、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适于发展畜牧业。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的农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畜牧业发挥潜在优势,迅猛发展,畜产品总量、商品率成倍增长,黑龙江省的奶牛饲养量、鲜奶、乳制品在全国独占鳌头(黑龙江省统计局,2003)。林业资源丰富,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 12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 9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9%,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现有湖泊、水库6 000余个,水面达80多万公顷,是中国水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
  黑龙江省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农业大省,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把农业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农业生产效益始终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2000年起,黑龙江省开始大幅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2000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1999年减少4%,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分别增加了18%和127%(黑龙江省统计局,2001),这使得2000年的农业生产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全省人均纯收入依然与上年持平;2002年黑龙江省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在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同时,加快了畜牧业发展的步伐,开始启动奶业振兴计划,这一年,全省的各项经济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003年,黑龙江省农业开始实施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战略,将一直占据农业主导地位的粮食生产让位于畜牧业,欲把畜牧业建设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尽管如此黑龙江省近年来的农业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黑龙江省农业现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赵继红等,2004)[5]。而从2004年开始,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到2007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已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再创新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2007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7 611.8万亩,比2006年增加208.8万亩,增长1.2%,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2007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为15 691.2万亩,比上年增长2.8%,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89.1%。这是继去年创历史新高后,粮食播种面积和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都再创新高。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大幅下降。2007年黑龙江省经济作物同饲料作物播种面积总计为1 920.6万亩,同比下降10.2%。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日趋集中。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上一篇:实施绿色包装策略 促进绿色物流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