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作者:周德胜 刘春玲 李彦广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非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化途径,提出了在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进行合作的策略,以形成集群整体强势,最终实现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与群内各旅游企业的“共赢”。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 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
旅游一体化是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先行、示范和带动意义。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在推进旅游企业跨地域集团化、经营方面缺乏应有的积极性。旅游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开发深度不够,相关产业资源整合难度大;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不严、旅游市场恶性竞争严重;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各自为政,互利机制难形成,合作诚意有局限等。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考察,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群内各博弈参与人之间的典型的非合作竞争博弈现象,如果能采取措施将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中各理性人所采取的非合作博弈策略转化为合作博弈策略,消除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实现其行动一致性,则可实现京津冀产业集群“团体收益”的最大化。
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非合作博弈分析
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不合作博弈主要是恶性竞争行为,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旅游集群中恶性竞争包括旅游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市场价格恶性竞争等方面。为简化分析,以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中各旅行社之间存在的为招徕游客而竞相降价为例进行分析。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一)博弈假设
参与者。为分析方便,假定博弈只发生于两旅游企业之间,且都为理性人。策略。将“降价”视为“不合作”、不降价视为“合作”,两个企业都有两种策略,合作与不合作。信息。信息是不完全的,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不知道对方是否会不会合作,但是可以根据集群企业的整体情况对其决策的概率进行估计,合作概率为 p,不合作概率为 1-p。支付。双方都采取合作的策略,则总收益最多,为3+3=6,此时双方各自的收益都不是最大的;双方都不合作,总收益最少,为1+1=2,但此时双方的收益都不是最少的;只有一方合作,总收益为5+0=5,此时一方的收益最大化,一方收益最小化。各方的具体支付所示如表1所示。
(二)博弈过程分析
为分析的方便,以企业1的策略为例进行分析。作为理性人的旅游企业1,不管对方采取何种策略,自己都有两个策略,合作与不合作,以下分别分析这两种情况的期望收益。
(i)企业1采取合作不降价的策略。根据企业2的策略概率,得企业1的期望收益为:4p+0=4p (1)
(ii)企业1采取不合作降价的策略。根据企业2的策略概率,得企业1的期望收益为:6p+(1-p)=1+5p(2)
很明显(2)式大于(1)式,即企业1采取不合作降价的期望收益远大于采取合作不降价的策略,而且不论对方合作的概率 p有多大,企业1的最优选择都将是不合作降价。对于企业2来说,期望收益和企业1是一样的。于是,在这场博弈中,便出现了(1,1)的纳什均衡。
综上,京津冀各旅游企业出现的个体的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非理性行为,反映出了典型的非合作竞争博弈形成的“纳什均衡”。在这种纳什均衡状态中,“个体理性”选择的利益结果往往小于“集体理性”的选择,大大地降低了集群的团体收益,削弱了集群的核心竞争力,阻碍了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由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化分析
“囚徒困境”中,由于博弈各方没有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主要强调的是个体理性和个体最优决策,导致博弈结果的无效率。而合作博弈的目的是走出“囚徒困境”,强调的是团体理性、效率。因而能彼此协作,为共同的目标而一起行动。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