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成本等原因造成工厂成本上升,但成本上升并不一定就导致工厂倒闭。耐克鞋的成本也在上升,为什么就没有倒闭?如果这些都不足以解释生产型外贸企业倒闭,那生产型外贸企业倒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这些鞋厂没有定价权,在人民币升值和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鞋厂不能提高产品价格,因为这样的企业根本没有任何实力谈定价权,定价权几乎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产品成本的增加无法得到转嫁,而成本一旦成本超过价格,倒闭就在所难免。
以东莞制鞋业为例,不能提高价格,是由制鞋业的内在属性决定的。制鞋业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定价权,鞋的市场价格是全世界所有鞋厂和消费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粮食的价格由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决定一样。在这个意义上,制鞋和种粮食没有区别。 所有的鞋厂只能接受这个市场价格,而无力改变这个价格。虽然东莞号称“世界鞋都”,产量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但这是就总量而言,就单个鞋厂来说,没有任何一家鞋厂的规模大到能影响价格的程度,就如世界最大的农场都不足以影响世界粮食价格一样。核心的问题在于,东莞的鞋不是耐克,不是阿迪达斯,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鞋,每个国家如果愿意都能生产。东莞能生产,越南、以色列、墨西哥等也都可以。在人民币没有升值的时候,在人工成本还比较低的时候,东莞的鞋比其他国家的鞋有优势,也就是价格一些便宜。
在中国,不仅是大型的外贸公司,还是小型的制鞋厂,在成本压力不断上升的今天,都缺失定价权。为什么缺失定价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单个公司的力量太薄弱,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少,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当一家企业提高价格后,外商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企业作为他的供货商。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如果从行业层面,则需要行业出面,整合行业内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力量,集体和外商进行价格谈判。只要提出的价格仍然低于中国市场以外的厂商的价格,中国制造还是具有充分的吸引力的。
3.企业层面
1)面对能源上涨,降低能耗成为首要选择
面对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对于普通的生产型外贸企业来说,降低能耗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建立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生产型外贸企业要大力进行科技含量高、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建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产业体系,通过本身企业结构调整逐步降低企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2)面对融资困难,拓宽融资渠道
作为生产型外贸企业不能只盯着银行,应该着眼于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系统,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方面同时着手。贷款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属于非国有企业,并且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账物混乱等现象,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从而使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信用相对低下,这些都导致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现象。因此从自身来讲,中小型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和长远规划,争取尽可能的融资机会。同时,在拓展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这是当前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瓶颈的根本出路。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融资方式,比如,权益性融资比较适合企业初创和成长时期,对进入稳定期的企业更适合债务型的融资。
3)面对人民币升值和用工成本上升
(1)塑造大品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若某种产品畅销, 一夜之间就会有众多名目繁多的同质化产品出现, 出口企业更是如此, 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处在求生存的阶段, 缺乏品牌长远规划, 出口产品大多以低价取胜。生产型外贸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减少价低利薄的低档次产品出口, 扩大质量效益和有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 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人民币升值有可能迫使一些企业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 从质量上和品牌上提升出口竞争力。目前,很多产品特别是轻工业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仍然较少, 企业应该逐步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实施出口的多元化战略, 实现由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品牌输出, 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大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力度。抓住人民币升值, 进口成本降低的有利机遇, 积极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关键零部件, 促进出口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2)从外向走向“内需”
在中国经济由外向内的转型进程中,人民币升值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据悉,从2007年开始,国家不断从宏观方面出台环保、利用外资、调整进口结构等多项政策促进我国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而新劳动合同、两税合并、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以及对相关产业降低出口退税等政策都使外向型企业逐渐将目光锁定国内市场。随着生产型外贸企业利润微薄,企业本身必须调整相应的战略部署。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影响迫使企业加速调整节奏。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需求旺盛的巨大市场,企业进行国内贸易时,容易避免汇率波动的影响。对生产型外贸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不是个好消息,但客观上也逼迫这些“中国制造”们开始考虑向“中国品牌”靠拢。
(3)对外结算工具改用其他货币
面对美元持续贬值,OPEC成员国的做法值得借鉴。由于石油交易是以美元来计价美元不断贬值,直接影响着OPEC成员国以及俄罗斯、安哥拉等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收入,而其他产品进出****易以非美元货币来结算,使得石油输出国承受因美元贬值而带来的出口收入减少、进口成本增加的损失。为此,在2007年11月OPEC组织利雅得会议上,伊朗和委内瑞拉提议用一篮子货币取代美元,作为该组织各成员国石油交易货币的计划。伊朗目前已经完全停止使用美元,改用非美元货币进行石油交易结算。生产型外贸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由于美元贬值的影响,建议不用美元议价和结算,为避汇率损失,应该采取非美元结算方式(欧元)或人民币议价和结算。即便以美元议价,有效期也应由过去的1-2个月缩短为现在的一星期,甚至生产型外贸企业在签三个月以内的订单时,可以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确定为某一个固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