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1978~2006年中国第1产业总量取得很大的增长,同时其增长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单1的农业产业增长转向农、林、牧、渔产业多样化产业增长。那么第1产业总量的快速增长与其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第1产业的增长促进了其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关键词:第1产业增长 结构变化 熵指数
1、引言
关于我国第1产业增长的问题,较早的研究有林毅夫(1994)以及麦克米兰等(Mcmillan,Whalley and Zhu,1989)比较早地分析了中国农村改革对农业增长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均认为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经济制度从生产队体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这1转变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产出惊人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少安等(2005)则对中国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土地产权制度变化影响农业增长予以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农业经济在此期间,由于不同阶段实行的产权制度不同,所激励的生产要素投入也不同,从而农业总产出有较大差异;而投入相同的或可比的生产要素,在不同产权制度下,要素的利用率也有差异。另有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王红林、张林秀(2002)则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公共投资如何促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以及技术进步与发展,进而说明公共投资对农业可持续增长的作用。孟令杰(2000)则利用非参数DEA 方法对我国1980—1995年农业产出的生产效率进行测量。乔榛、焦方义 和李楠(2006)研究了1978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价格制度和农业财税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的影响。
总的来看,现有的研究集中于第1产业增长总量,较少关注其内部结构,即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4大产业的增长问题。本研究希望在这方面得到1些有意义的结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年份
熵指数
年份
熵指数
年份
熵指数
1978
0.464955
1988
0.709741
1998
0.735098
1979
0.487812
1989
0.678486
1999
0.743151
1980
0.523958
1990
0.666073
2000
0.758344
1981
0.538171
1991
0.685039
2001
0.75667
1982
0.537007
1992
0.705072
2002
0.763336
1983
0.539261
1993
0.723296
2003
0.782131
1984
0.584523
1994
0.726564
2004
0.768781
1985
0.619511
1995
0.720781
2005
0.771022
1986
0.652108
1996
0.714888
2006
0.7725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