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二胡演奏的“两个世界”(2)

2013-05-09 18:15
导读:如何 精准,我们所获得的声音文本其实只是接近声音记录者的本文,而非音乐制作者的本文,因此,从音乐表现的意图上看,我们只是在努力表现音乐的
如何精准,我们所获得的声音文本其实只是接近声音记录者的“本文”,而非音乐制作者的“本文”,因此,从音乐表现的意图上看,我们只是在努力表现音乐的“文本”,而非音乐的“本文”。
  以古筝曲《渔舟唱晚》为例,《渔舟唱晚》是魏子猷先生传谱的一首古筝作品,经娄树华先生演奏,成为一首蜚声世界的中国古筝曲。关于古筝曲《渔舟唱晚》的来历,学界有多种说法。一是金灼南先生于1912年根据山东传统筝曲《流水击石》和《三环套日》改编而成的;(3)二是娄树华先生于1937年根据山东乐曲《归去来》改编而成(4);三是程午加先生于1929年在北京从魏子猷先生学习此曲后,根据记录整理成谱(5)。后人将金本、娄本、魏本三谱进行比较,发现其中差异明显,各有所长。这种情况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甚至在同时代同一乐曲亦有多个版本,版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很大,为何出现如此现象?我们可以用“本文”与“文本”的关系来说明这个问题。《渔舟唱晚》的“本文”是什么,如今已不可考,今人只是依据前人的传谱来用心揣摩,形成自己的“文本”,不同的演奏者由于自身的音乐修养、生活经历、个性品格、社会环境的不同,面对乐谱(文本)进行解读的时候会加上自己的理解,形成新的“文本”,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在师傅的口传心授下,学习者对《渔舟唱晚》有了新的认识或体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形成新的文本。如娄树华在获得魏子猷的真传后,对魏氏谱本进行了超越,形成自己的演奏文本,并广为流传。这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明,“文本”的意义在不断地延伸,内涵越来越丰富。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渔舟唱晚》的“本文”并进行对比的话,我们会毫无悬念地发现,这时的“文本”和原来的“本文”已是大相径庭,与西方的音乐“本文”相比,同一乐曲差异如此之大,而这却是我们民族音乐的“国情”。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文本”与“本文”的区别对二胡演奏的教学与演奏有何启示呢?
  “文本”与“本文”的区别正好向我们揭示了二胡演奏的“两个世界”:一个是符号的世界,也就是抽象的世界;另一个是生活的世界,即现实的世界。二胡演奏需要不断地在这两个世界中进行转换。一个好的二胡演奏需要同时面对“两个世界”,并且能够自如地进行转换。
  首先,二胡演奏必须面对符号的世界,并且要能做到仔细揣摩乐谱,认真把握乐谱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对于一首由作曲家创作的二胡曲而言,乐谱基本上忠实地表达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乐谱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作曲家精心构思的结果,每一个表情符号都反映了作曲家在音乐上的独特处理。可以这样说,由作曲家书写出来的乐谱是二胡演奏者的“本文”,也是对作曲家的艺术构思最为权威的解释。因此在面对这样的符号世界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吃透乐谱的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接近“本文”。当然,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条件允许,接近“本文”的另一种途径就是拿到作者的手稿,并且直接跟作曲家交流,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往往没有这样的条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乐谱是演奏者最为可靠的依据。这是演奏者进行“二度演绎”的基石,二胡演奏的成败,就要看乐谱揣摩是否到位。
  第二,二胡演奏还必须面对“生活世界”,在这样的生活世界中,二胡才会获得鲜活的生命。生活世界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这一点相信无人置疑。笔者想要强调的是:生活世界也是演奏者进行二度创作的源泉和锤炼艺术情感的舞台。在生活世界中,二胡演奏者需要面对现实世界中的人和事。譬如作曲家创作背景、听众、社会思潮、美学倾向、音乐演奏的语境等。以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演奏为例:在生活世界中,演奏者必须考虑阿炳那个时代的大背景,阿炳个人的人生经历、民族音乐学家记谱的局限性、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等;此外,我们还必须考虑演奏者的演出对象、演出地点、观众群的美学倾向等。作为演奏者如果能把这些因素加以考虑,那么就能为演出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换言之,《二泉映月》的“文本”就会获得丰富的意义,“文本”的内涵就会获得新的延伸。以朱昌耀演奏的《二泉映月》为例:朱昌耀先生对原作进行了删减,力度变化较大。朱昌耀所用的速度要比阿炳慢,在缓慢的进行中,常表现出悲痛欲绝的情感,在临近尾声的地方,朱昌耀又降低了演奏速度,给人一种犹豫、痛苦、停滞不前的感觉,全曲终了,余音缭绕,意犹未尽。我想这正是当年阿炳因为身体原因和琴艺生疏,想要表现却未来得及表现的东西。笔者认为朱昌耀先生的处理较好地顾及了“两个世界”的关系,并且在《二泉映月》的“本文”(阿炳原声演奏)基础上,设身处地面向“生活世界”,从作家、作品的的语境出发,合理把握了艺术作品的“现实世界”,对原作(即“本文”,阿炳的原声演奏)进行了超越,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三,一个好的二胡演奏还需要善于把握“两个世界”的区别,根据作品的不同性质在两个世界中进行穿梭、迂回。对于以符号形式呈现的乐谱,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识别“文本”与“本文”的差异。对大多数职业作曲家创作的二胡曲来说,我们所见的书写符号是“本文”,但是对很多由民族音乐学家采风所得的乐谱,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作者的“本文”,而是经过了民族音乐学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构造”出来的“文本”。不同的民族音乐学家对同一作品的“构造”往往不尽相同,各有其听记重点和表达形式。如:中国人可能会用简谱记谱,欧洲人可能会用五线谱记谱,韩国人也许会用井田谱记谱。此外,不同的人在记谱的时候往往侧重点也会不一样,有些人可能会把装饰音详尽地记录下来;有些人可能会把主要的旋律节奏记录下来,还有些人可能会把音腔详细地记录下来。如果单纯从谱面上看,在这些不同的记谱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不尽相同甚至矛盾的现象。这说明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音乐记录者所记录到的符号语言是经过记录者精心“构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这里的乐谱并非“本文”,而是“文本”。出现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世界本来就是这样“被构造的”。正如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大师哈佛
上一篇:论古筝艺术中的审美体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