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近代“教育新潮"与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3)
2013-05-28 01:40
导读:如前所述,这里还有乐歌师资的关联。奏定学务纲要》说聘请中外 教员是两条途径。实际上,1903年前后学校中乐歌教习情况有重要变化,此前由外国担任
如前所述,这里还有乐歌师资的关联。奏定学务纲要》说聘请中外教员是两条途径。实际上,1903年前后学校中乐歌教习情况有重要变化,此前由外国担任,如1902年创办的上海“务本女塾”日本人河原操子,天津“严氏女塾”的日本人山本,1903年三江师范学堂音乐课聘日本教习。此后虽然同样还有外国教习,如1904年江苏师范学校的日本教习小野清一,1906年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的日本教习丰冈梅等,但自沈心工始,有留日背景的中国教员逐渐增多,如宝三、苏钟达、权国垣圆、许崇光、王承法、张玉斌、周佩珍、侯鸿鉴、夏素非圆等。严格说,因和宗教等原因,外籍教员很难担任学校音乐重任。我国早期的学堂乐歌的推广和普及,主要得益于归国
留学生。从这里可以看出,关于音乐师资的国籍,只是时间上的先后之别,而无普通学校音乐和师范音乐之别。
四、西方音乐理论与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近代,我国音乐教育有一个音乐知识体系的选择问题。尽管早在清初,已有汉文献介绍西方乐理,但对中国并无实质性影响。西方音乐理论的真正影响在清末,与新式学堂乐歌活动有关。
20世纪前后,不少国人或许出于对西方学术了解和对中国音乐的理论与实践的失望,对中国音乐的当代意义渐失耐心。学界领袖梁启超便认为:“中国乐学,发达尚早,自明以前,虽进步稍慢,而其统犹绵绵不绝”,“本朝以来,则音律之学,士大夫无复过问,而先王乐教,乃全委诸教坊优伎之手矣。”曾志态认为,汉代以降“几以音乐为非学者所当闻问。”匪石更是一针见血,指出我国的“乐谱”与“乐理”出了问题:关于乐谱,古代“未尚不特别发达”,但“奈沿流昧源,谱曲尽佚”,今乐之谱“深奥难喻,习者盖寡”;关于乐理,“‘班志’、‘乐律’二书,足称是矣”,但因“理与器违,非适于用”,而造成今日“旧乐日益消灭,而新作亦复绝响”。要想重建当代音乐,则“必以学理为基础”,改弦更张。其革新之路,当以“西乐哉!西乐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由此观之,在诸多人眼中,传统音乐遇到了所谓“流于卑靡”和“无学理”的双重困境。这既成为了近代音乐教育接受西方音乐理论的理由,也成为催生学堂乐歌的原因。至于乐歌性质,已有研究所揭示的西方基础十分清楚,主要以日本学校歌曲或欧美曲调易以新词而成,其乐理基础亦显而易见。我国最早出版的沈心工《学校唱歌集》所附《乐理摘要7即是说明。仅据《中国音乐书谱志77著录,自1904年至1909年6年间所出版的西方音乐理论文献,即有叶肇昌《方言西乐问答7(1903年)、[英]爱爱拜尔《乐典教科书7(E日]铃木米次郎校订,1904)、[日]铃木米次郎讲授《音乐学》(陈邦镇译,1905)、[日]铃木米次郎《乐典大意7(辛汉译,1906)、伍达《(最新)最新乐典问答7(1907)、沈彭年《乐理概论77(1908)、李燮羲《乐典7(1909)7种@,尔后有高寿田《和
声学》(1914)、徐传霖、孙搂《乐典教科书》(1917)、徐保仁《乐典77(1919)、王黄石《普通乐典7(1919再版)等。此外,还见
期刊、杂志刊载理论的情况,如《醒狮771904年第1、3期连载曾志惠《和声略意7。这些理论性知识,许多同时被用作专门的师范教材,如陈邦镇译《音乐学7(1905),及伍达、沈彭年、李燮羲和徐传霖、孙披等人所编教材。
关于音乐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曾志惠在《乐典教科书》序中讲得很清楚:“音乐之入门日乐理,或日乐典,非此不足言音乐。”“音乐者不知其理或典,不可以作曲,不可以用器。‘故欲言音乐,当先读音乐理论或乐典。”同时指出,乐理与中国音乐之兴亡息息相关:“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实行而不知其理论,亡吾中国者其在此乎。‘知音乐之为物,乃可言改革音乐,为中国造一新音乐。”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音乐理论如此重要,隆重推介当其必然。1903年曾志忘在谈及《乐典大意7之意义时说:“欲发达吾校唱歌一科目,……所刻不待缓者,幼稚园(闻北京、上海、湖北均有是举)及小学唱歌也。既不能缓,又不能速,是非假用欧洲通用西谱,和以本国歌词权以应用,势不能也。既用西谱矣,而不知乐典(MusicalGrammar),不知教授法则,教授者无从下手。”
高寿田在《和声学》编辑大意中亦指出,“征异国之乐理”,是“应时势之需求”。高氏《和声学》一面世,教育部即予以充分肯定,审定评语为:“是书体例明晰,文笔简达,准作为师范学校、中学校教科书。”通过部审后,该教材发行十分广泛,自1914年至1922年前后便已发行5版。可见,学习和推介西方音乐理论已成大势。
近代,以西方音乐理论为基础的各类教材,《中国音乐书谱志7即有诸多著录。仅1904至1910年7年间所出乐歌教材,就有沈心工、曾志态、黄子绳、金匮华、李叔同、寿龄倪、辛汉沈庆鸿等人所编25种之多;声乐教材,有索树白编《乐歌基本练习77(1918);器乐教材,有钢琴《进行曲集77(1918,未著编者,商务印书馆出版,国内所见最早的钢琴曲专集),载《马赛曲7、《土耳其进行曲7、《丧礼进行曲》等乐曲凡36首;有铃木米次郎编、辛汉译《风琴教科书7(1911),索树白编《风琴教科书7(1919)等。索氏《风琴教科书》是较早出现的师范学校教材,编者例言说“本书遵照教育部令中学校师范学校音乐科课程器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