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钢琴备考策略(2)
2013-06-04 01:56
导读:三、曲目的选择 选好考试曲目是备考的很重要一环。有些地方《考纲》没有规定曲目,选择范围就较大,尽量做到避免雷同;有些地方《考纲》规定了曲
三、曲目的选择
选好考试曲目是备考的很重要一环。有些地方《考纲》没有规定曲目,选择范围就较大,尽量做到避免雷同;有些地方《考纲》规定了曲目,只能按照要求选择。不过,不管怎样规定,选择曲目都应注意以下两点:1.难易适中。教师给考生选择曲目要注意难易适中。如果曲目难度与考生实际能力不匹配,如曲目过大,考生虽弹得下来,但技术不达标,没达到应有的技术和要求,再加上有可能怯场等因素,必然会造成错音、漏音,甚至弹不下去的现象,会暴露出考生的毛病和缺点;如曲目过小,又不能很好地展示考生的能力,得不到高分,必然导致考试失利。所以,选择好的曲目就是要对学生“量体裁衣”式的选择。2.扬长避短。选择高考曲目还应考虑考生的手指条件、钢琴基础、技术能力甚至性格特点等。以2011年广东省术科考试钢琴规定曲目为例,手指条件较好、支撑力和爆发力好且有较快的弹奏速度的考生,宜选择门德尔松的《谐谑曲》、柴科夫斯基的《狂欢节》等;手指短小纤细的考生可选皮埃松卡的《塔兰泰拉舞曲》;左右手指有一定控制能力且有一定速度的可选《在阳光下》(汪立三曲);水平较高且有一定表现力的考生可选择格什温的《降B大调前奏曲》、科普兰的《猫和老鼠》等。因此,选择难度与考生实际能力相当或偏高的曲目是笔者的经验之谈。
四、注重音乐风格和音乐表现力
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在表现音乐内容的方式、形式、方法方面总的特征。对于一个考生来说,初步认识和理解、体现考试曲目的风格特征尤为重要。
按照当前被普通接受的西方音乐史的划分方式,钢琴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巴洛克风格时期(1600—1750年)、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1750—1820年)、浪漫主义风格时期(1820—1910年左右)、印象主义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时期(1900—2000年)。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风格的,比如中国民族风格、波兰民族风格等,还有作曲家个人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对于考生而言,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要求他们在指触、力度、速度、呼吸、分句、色彩、装饰、结构、层次、线条、气息等几乎涉及钢琴演奏的所有环节,都要相应做出不同处理,教师应帮助和考生处理好这些问题。比如柴科夫斯基的《狂欢节》是一部独特的俄罗斯民族风格的音乐
日记,它反映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音调和旋律。要指导学生在演奏时应注意声音浑厚、声部丰满,要突出右手的高声部,同时也要兼顾下面的3个声部,分清声部层次,要表现出明朗的情绪和欢乐的气氛。
实践中,教师应在考生从学琴的第一天起,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风格,严格地限定每一首乐曲所应具有的声音、分句、速度、力度、装饰及触键、踏板等技术问题,这样才会积少成多,为高考打下良好基础。
现在,很多省份都规定了考试曲目,必然有很多考生考的曲目相同,这就要求考生除了技术之外,更应把握音乐风格,要在音乐表现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恰如其分地做到应有的对比——力度、速度、情绪、层次对比等,再加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就会有更好的音乐表现力。
五、素质的锻炼
在高考中会经常出现有些学生平时技术较好,音乐表现也不错,但分数出来后会低得不可想象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个人怯场、紧张、恐惧而造成。可见,考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应考成功的重要因素。
为了避免或缓解考生在考场上出现紧张心理,关键是提高平时的练琴质量。话说“艺高人胆大”,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求学生要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个音符、动作、技巧和每一段乐思,真正扎实地掌握弹琴技巧。首先,练习要有目的、分步骤进行,可用分手练、分段练、重点练和慢练、快慢交替练等方法,不断加深印象,使演奏技术达到自动化程度,做到胸有成竹。其次,争取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实践。教师可定期集合学生举行小型演奏会,让学生互相观摩,并请其他班级同学当观众。当习惯成自然,学生有了较多当众演奏的经验后,公开表演的惧怕心理就会慢慢改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总之,钢琴备考是一项既系统又复杂的工作。作为教师,既要科学、规范地训练考生的技能技巧,打好基础,又要及时掌握各类
高考信息,选好高考曲目,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要认真负责,无私奉献,又要讲究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只有教师、学生、学校甚至家长等各方面配合好,形成合力,才能使备考更好地进行,才能使考生在众多的音乐考生中脱颖而出,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