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能力观”探究(1)(2)

2013-07-01 01:52
导读:3.增加文化含量 音乐 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特别是 艺术 类学
   3.增加文化含量
   音乐 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特别是 艺术 类学科);要与文学、 历史 、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使音乐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笔者认为,音乐专业高考录取的文化课分数线不应降低,数学分应计入总分。因为文化素质偏低不仅给高师音乐教学带来难度,同时为高师音乐 教育 的课程设置、教学 方法 带来局限。理科中,数学和物理均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 现代 高新技术的发达以及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趋势,高师音乐教育必须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 计算 机 应用 能力。此二者是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教学、远程教育、 学习 借鉴外国先进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强有力工具,应视为与音乐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能力观”培养要求改革课程结
一直以来,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基本是延用传统的专业设置,即声乐(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器乐(分钢琴必修和其他器乐选修); 理论 (分基础理论、史论、技术理论)等课程。虽然,至第三学年分专业主修,只不过是主要课程的继续或延伸。有些院校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但均存在因师资而随意性设置的现象。课程设置显然是不全面的、不适应 时代 发展 要求的。表现在:(1)在大学所学的抽象的理论和较难的技巧,在实际工作中派不上用场,而工作上需要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差。(2)只会声乐和钢琴,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较差,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不足。(3)参与教学 研究 活动能力较低,积极性也不高。科研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较低以至不能参与论文交流活动。改革课程结构需调整以往音乐学院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否则,有悖于师范性的体现。新课程设置一定要以高素质,高才能为目标。高素质是师范性的充分条件,高才能是师范性的必要条件。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课程结构的改革可通过替补、合并、增设三个途径去建立,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减少课时,进而合理分配课时和增加选修课。
   1.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替代《钢琴基础》课教学,学程为两年。利用现代化设备,即体现教学直观性,还能使学生相互参照。主修生增加《协奏与合奏》和《钢琴发展史》课。
    2.合并《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二合一),学程为两年。前者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后者是音乐技能训练而巩固前者,二者紧密联系不能割裂。
      3.《音乐欣赏》包括 中国 音乐欣赏和外国音乐欣赏两部分 内容 ,欣赏音乐必然要 分析 作品,故将《音乐欣赏》、《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四合二,合并后的课程为《中国音乐史与欣赏》和《外国音乐史与欣赏》,学制分别为二个学期。
    4.《歌曲作法》中增加《音乐文学》课,即可提高歌曲写作的质量,还可弥补学生文学方面的不足。
5.改《艺术概论》课为《音乐美学》,提高音乐学的层次。
6.《配器》课更名为《配器法与乐队排练》,因为学生主要掌握的是小乐队(各种乐队)的编配和排练,而不是交响配器法。
      7.《声乐》课应包括《基础声乐》和《声乐发展史》,主修生增加《合伴奏》课
8.《民族民间音乐》与《民族调式和声》合二为一(因师资原因,大多院校未开设《民族调式和声》,将失去中国特色)。
9.《中学音乐教学法》与《普通教育学》合并为《音乐教育学》,增强学科教育学意识。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经过替补、合并、增设以后,使原来的20门课1573.5学时变为15门1400学时,达到了课程改革的目的。所节约的173课时用于其它课的选修和艺术实践,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能力观”的培养要求教师重塑人格
为师必须学高,身正才能为范。高素质的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育学生的道德观念及奉献精神,可谓“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严谨而 科学 的治学态度及一言一行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其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愉快、新颖、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寓教于乐,与教育人。
面对教育的改革,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置身于学习者、研究者、监督者的境地。这是重塑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体现高素质教师的重要环节。
  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施教者,客体是受教者,所借助的媒介是音乐作品。施教者以音乐作品为媒介来感染受教者,受教者又不断向施教者反馈信息,构成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教师不断调整音乐教育的运作过程,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定向性、调控性、有序性的教育行为,引发受教者的情感活动,来实现教育的目标。
    作为音乐艺术教育施教者主体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是音乐文化艺术的传递者,他们把人类一切优秀的音乐艺术遗产传授给后人,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艺术的向前发展,更离不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性的工作。
 五、新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当前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 问题 :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繁多,缺乏整体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 社会 发展;教学方式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优生劣汰。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李德隆
上一篇:民歌地方色彩辩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