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音乐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堂讨论(2)
2013-09-24 01:12
导读: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也逐渐上升。可见,课前的布置交代是课堂取得较好效果的必要保证和先决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反馈阶段主要是指课堂上的组
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也逐渐上升。可见,课前的布置交代是课堂取得较好效果的必要保证和先决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反馈阶段主要是指课堂上的组织讨论。一般可以分小组进行,也可以全班集体讨论。如果教学计划安排的好,时间允许的话,我们主张以小组形式为宜,这样可以使海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对那些有胆怯心理的学生,既可以减少心理紧张程度,又为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人员不宜过多,以五到八名为宜,其中要设组长和记录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正常讨论,记录员负责把讨论中碰到的难点及不同看法的争论焦点记录下来。教师可巡回参加各个小组的讨论,但只发表一些启发性的意见和提示,尽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多听取来自学生方面的教学反馈,千万不能让自己变成小组的主角。对学生讨论中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发言,教师也不必急于纠正,可以在适当的机会,有的放矢地提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即使争论起来也无妨。这种采用“生问生答”的教法,可以使他们在激烈的论辩中,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小组讨论结束后,要安排一次各组长及记录员的集中汇报,因为教师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这样的汇报,实际上是安排各小组的代表集中再讨论,老师从中可窥一斑,同时,各组的意见也相应地得到了沟通和交流。此外,教师还应该把各组的原始记录加以整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次课堂总结,既是对讨论中遗留问题的解答,也是对全部内容的归纳。
四、讨论课容易出现的问题
从中学音乐教学法谋堂讨论的效果看,它对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有的学生起初对讨论持怀疑态度,认为“听同学瞎扯是浪费时间,只有听老师讲才有收获”;还有的学生胆怯或怕说错了丢面子;极个别的学生态度不端正,讨论前不准备,讨论时不发言。针对上述种种现象,教师首先要排除阻力,坚信讨论课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其次,必须对这些学生做耐心的引导、督促工作,鼓励他们从讨论中去体会讨论的必要性,困难是会克服的。
以上只是笔者在中学音乐教学法课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课堂讨论这种形式,作为音乐教育理论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还很不完善,衷心希望大家对这种做法多多提出批评和建议,使这门课程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