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音乐是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是唤起情感体验的艺术,是和谐社会的动力源,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确实如此,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之倾倒和沉醉。
音乐是多种魅力的综合体,西洋乐,民族乐等等这众多的选择,给与我们的自然是多元化的听觉美感。也许你从前与那么些音符毫不相识,但它们与你听觉接触的一霎也许心灵便被它俘获。正如音乐人门德尔松的作品。他的交响曲以及管弦乐作品直至清唱剧《以利亚》总能深入到听者的心中。音乐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能够舒缓心情,更在于能在听者倾听之时对音乐产生自我的共鸣,将声音阐发为内心的鸣唱,这才是音乐最大的魅力。他的钢琴作品就具有这种魔法的力量。音乐就是如此,只要有机会接触到听者的耳朵,它就有魔力抓摄住你的灵魂。
O p.54《庄严变奏曲》除了主题表现出门德尔松性格敏感细腻之外,在几个变奏里更是展现出他对各种变奏手法的灵活运用,比如第一变奏的单声部变奏、幻想性质的第二变奏、精灵般跳跃的第三、第四变奏的断奏手法、赋格风格的第十变奏、第十一变奏的切分音伴奏、其他的一些变奏无不展现了作曲家的种种娴熟的技巧。
几首收录在门德尔松钢琴小品集《无词歌》里的作品有我们耳熟能详的O p.62,No.6的《春之歌》。而最受听者推崇的莫过于是O p.62,No.3的《葬礼进行曲》,门德尔松的作品里不缺轻盈、优雅和欢乐,但是象这部葬礼进行曲这般沉重的却极少。O p.67,No.4是《纺纱歌》,当然也有听者称其为《蜜蜂的婚礼》,这类作品所具有的精灵般的风格便能称的上是门德尔松的标志了。
O p.106的钢琴奏鸣曲可能因为是大调的关系不被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几首。这首作品如同他大多数被人称为精彩但却谈不上什么经典之作一样,没有能够简单的就让人能轻易产生有什么惊喜之感的作品。第一乐章有着狐假虎威的阵势却缺少贝多芬的刚毅,第二乐章甚至有着非常流行的元素,第三乐章照例充满了门德尔松多愁善感但缺少真正深刻情感,优美而细腻,第四乐章是个不过不失的收尾。总而言之是这张唱片里我最没感觉的一部作品。
马加洛夫生于圣彼得堡,曾作为李帕第的继任者在日内瓦的音乐学院任教。他的肖邦全集录音是一套典范演绎。而和肖邦有着同样细腻情感的门德尔松的作品对马格洛夫来说显然不在话下。这场音乐会是一场精彩的现场演出,录音里的掌声已经说明了这一切。
能让你感到满足和释放的一定是梦想,失去了音乐的伴随,我们便只会是湮没在无穷无尽的叹息里。 现实实在是一面太精巧的镜子,镜中的世界是那么的清晰而逼真。生活有音乐相随,梦想便能在空灵的灵魂中得到实现。
当我们在吹奏笛子、弹拨古筝、演奏钢琴乐曲时,两眼要看着曲谱,大脑要指挥双手的十个指头,灵敏地把乐谱中排列组合成优美动听的旋律的音符,富于感情地演奏出来,同时,耳朵也要充分发挥作用,灵敏地校正和辨别奏出的音响与曲谱是否相符合。这样,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实际上已经无意识地进行了脑力锻炼,久而久之,使人的左、右脑都得到了发展,人也会因此变得聪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