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构盛义学习理恰对声乐表演专业教学的指(3)
2013-10-21 01:13
导读: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声乐表演教学个别课是贯彻该思想的最有效形式,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声乐表演学习是一种有别于其它任
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声乐表演教学个别课是贯彻该思想的最有效形式,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声乐表演学习是一种有别于其它任何学科的学习,声乐表演学习的“乐器”是人体的器官,其发声状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状态给予有针又中比的教学指导,即必须以学生(甚至是个别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练声曲和学习曲目,创设合适的情境,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等等。帮助学生成为教师所传送信息的加工主体,慢慢形成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备反思与批判能力,而不是纯粹的受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又橡。
其次,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协作、会话、交互式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课教学来实现。声乐表演教学小组课是指实行一种用大课形式进行白勺个别教学课的方式上课,对某个学生是个别上课,对全体学生是集体上课。个别学生练习时,其它学生就是观众,因此每节课都有一定的观众量,每节课都营造出一种表演的氛围。对于接受教师指导的学生来说,是一次舞台演唱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可以参与教学的进程、参加教学过程的问题讨论、吸取接受指导的学生的经验教训。小组课教学不侧吏学生锻炼了心理素质,增加了舞台经验,还能使观摩的同学站在一个“旁观者清”的角度,审视、思考声乐表演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小组课教学还有助于创设与歌曲内容相似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小组课教学还可以拓展成面更广的“公开课”和“观摩课”。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声乐表演教学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艺术实践是声乐表演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在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课中“歌剧排练课”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提倡的自主学习的精神。歌剧抖陈课是集中声乐表演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就一部歌剧或歌剧片段进行排练。在歌剧排练课中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在一定时间内学会演唱并扮演好剧中的某个角色。学生要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学习。由于歌剧是一种综合比艺术形式,有“歌”又有“剧”,并且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殊比,所以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包括歌剧的相关资料、时间背景、音乐特点、作曲家的思考以及角色的个比、唱腔要求、情感表现、角色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必须在掌握充足的资料,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周密的计划并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协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整个学习过程综合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管理学习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精神。
三、应用建构主义教学应注意避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如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不能忽视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如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若想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如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设计,那么这种教学必定失败无疑: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必须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