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小结:数学方程式(即函数)描述的是有序,从有序进入混沌的道路是2琻,发生变化的临界值为3;从混沌达到有序的普适结构常数为4.669,量子化后即为5,也就是说决定由混沌到有序的普适结构常数可以取5。天津大学崔君达教授在《晶体和分子中的对称性及其破缺》中写道:“最复杂的还有遗传密码DNA和RNA的巨型分子,它们都是由4种不同的基本单元组成。这种基本单元在正常生物体内又都是左旋的,并且都具有同分异构体。所以,这八种不同的基本结构的延伸理应得到一种八重的(四个左旋,四个右旋)不对称时空结构”(3-3),而“这八种空间(对于相同的时间轴)不可区分性的破坏,所伴随的可观测现象正是神奇的生命现象”(3-133)。现代科学已经确认时空结构是动力学的量,8种时空结构理应被理解为8种不同的能级状态。另外,霍金也说:“人们不得不相信,观测到的粒子中的许多或者大多数……不是真正基本的,它们是基本的N=8粒子的束缚态”(4-47)。
小结:从有序通向混沌的道路为2琻,分岔点为3;从混沌到有序的几何收敛值可近似地取5(4.669),最终的时空结构状态为8!〈易经〉八卦筮法中包含的一组数,跟现代科学发现的这组数简直吻合得天衣无缝,由之决定着混沌——有序——混沌周期性转化的基本规律。
最后讨论自组织系统。80年代兴起一种“元胞自动机”模型,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自然界里许多复杂的结构和过程,归根结底只是由大量基本组成单元的简单相互作用所引起”(5-143),为模拟包括自组织结构在内的复杂现象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方法。自组织系统持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首先必须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条回路,才可以保证系统通过自稳和自生长期保持平衡;其次这两种反馈对“大量基本组成单元”,又必须遵从“各态历经”的概率性规律;其三还必须能够保证两条反馈回路在各单元之间的运转,既符合周期性循环的规律,又不能出现互相交叠重合。海南师范学院的陈继元先生已经用图论证明,自组织系统的单元个数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充分而必要条件是P=5.8.10.12。这种自组织体系中两条反馈回路的历经,如右图。单元个数最少的自组织系统即是5。
1996年8月1日《光明日报》与《科技智囊》以ぁ翱蒲Ю斫庖籽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联合征文,要求从数的角度阐明易经的科学性,我的《易学
自然观》入选发表于1996年第10期《科技智囊》。该文分别以自然观、生化论、作用说、状态式、时序谱为小标题,讨论了2、3、5、8、10和12这几个数的
实质和物理机制,得出的结论是:人由谁创造?星系和天球的运转由谁推动?整个宇宙大自然的生生化化由谁主宰?易学给出的明确答复是:一不是神灵,二不是上帝,而是在冥冥之中自行运转着的2、3、5、8、10、12。ヒ跹簟⑽逍泻桶素裕十天干、十二地支,原本是宇宙运转程式的一组密码——现代科学的成果已经足以能够揭示出这组最为神秘的数字的真谛。又经过五、六年的执着探寻,终于从混沌物理学、自组织理论和信息论中找到了这组数字相互作用的机制,进一步证明了96年的结论之不谬。更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1(整体)、2、3、5、8属于斐波那契数列,这个数列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如在线段的黄金分割中,两条长短线的比:
618的渐近分数。由于这个性质该数列在优选法(0.618法)中得到应用。那么,如果要说由2、3、5、8组成的八卦序列,完全符合自然界自组织演化的优选法,恐怕不能说没有道理吧。再就5、8、10、12而言,又都满足自组织系统持续发挥作用的充分而必要条件,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太让人不可思议了。有人会马上提出反驳说……。请先不要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去质疑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几千年前,华夏先民怎么能会有如此高智慧,怎么能会发现现代科学都难以讲通的自组织机制;最好还是先沉浸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去吸收点营养吧。我们的回答是:中西文化体系和思维方式不同,获取宇宙信息的时间环境和方法迥异;作为现代人应该为人类文明的殊途同归感到欣幸。请不要忘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也应该正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全盘西化。最起码的职业和科学态度应该是:承认客观现实!
最后再讲一个小插曲。载入史册的首次撼动物理学定律的是炎黄后裔——李政道、杨振宁和吴健雄;费米通过数学实验发现能量“近回归”,对“各态历经”提出严峻挑战,虽说比证明“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还早,却不敢将实验报告公之于众,不能说不是一个小小的讽刺。原因究竟何在呢?ニ山之石,可以攻玉——最好还是深刻体悟一下先民们留下的古训吧。おおお
参考书目お
1、倪光炯等著《近代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
2、董光璧等著《世界物理学史》吉林出版社1994年
3、崔君达著《晶体和分子中的对称性及其破缺》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
4、霍金(英)著《霍金讲演录》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
5、宋健主编《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科学出版社1994年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编辑)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