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容提要:本文从文本本身显发出来的“性情志(3)

2013-05-06 18:02
导读::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浅的标签,而是渗透到文章骨髓之中去了的“仁体”,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浅的标签,而是渗透到文章骨髓之中去了的“仁体”,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欲望是人人都天生具有的,因此,统治者的任务就在于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欲望,以身作则,教化人民正确的宣导情感,非如此,社稷就不可能国泰民安。“有夏昏德”,骄奢淫逸,丧失天命,致使生灵涂炭,民怨沸腾,震动天威:“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简贤附势,实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听闻。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 :‘徯予后,后来其苏。’民之戴商,厥惟旧哉!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原来,在《仲虺之诰》中,“仁”只是“德”的一个子系统,而“仁”的具体内涵就是宽厚慈爱,体恤民生疾苦,诛伐无道,救民于水火,也就是《康诰》的“保赤子”之心。这对、孟子都毫无疑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

为了吸取“有夏”的失败经验,《仲虺之诰》在理论上找到了从人的性情上永祈天命的法宝:“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谦虚谨慎,努力向学,诚心修德,以符合的“义”来做人的原则,以合符天地精神的“礼”来制约自己的“心”,以身作则,“建中于民”。

; “中”的概念,可能是中国上古时代的先哲们受到地、学的影响和启发后,引进到性情论中来的一个概念。性情的中和之美,在《毕命》中,是一种不刚不柔,既刚且柔的人性状态:“不刚不柔,厥德允修。”性情的“不刚不柔”,究其实质,是有效的控制欲望的结果:“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太甲中》)欲望如果不控制,就会乱了法纪,乱了纲常,给自己带来无边的罪过。对于统治者本身来讲,修身养性就更为重要:“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吕刑》)欲不可纵,礼不可败。受命于天,承天侍命,始终追求一种不偏不倚的中道状态,才能最终与天道相合为一。

可贵的是,《尚书》坚持中道的思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不刚不柔”之上。;

; “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 :“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尧典》)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皋陶谟》);

这是一种以阴阳相济、刚柔互补为基础的性情论,正直而温柔,宽厚而坚栗,刚毅而不暴戾,简约而不傲慢,刚柔相间,互惠互补,既是性格上的概括,德性上的要求,也是情感上的提升;但是“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就不仅仅限于阴阳了,而是全面吸收了五行综合性思维方式的思想成果,其本质是要将人喜怒哀乐的自然情感超拔性之上的、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中和性情。尤其是“神人以和”一句,说明这种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综合牵制,处中而制的性情,本来就是来自于天,最后又要通过自我的修习、提升,以回应天的“大德”,其本质是天人合一。

;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国,所以四方、五方的观念之起源是相当早的。《尚书·洪范》中提出的五行思想,也许诚如许多研究者言,经过了无数人的理论加工, ② 但是,笔者以为,其五行的理论内核是古已有之的。学家庞朴先生就说过:“殷人已经具有了确确实实的五方观念,”“这种以方位为基础的五的体系,正是五行学说的原始。”[3] 所以,与其说思孟学派改编、提升了《洪范》,倒不如说,原始的《洪范》给了思孟学派以启示。

; 笔者在此要说明的是,《尚书》中的性情论,已经深刻地吸收了阴阳五行综合性思维方式的成果,其中阴阳消长、刚柔相济,彼此牵制、彼此吸收的内在机制,已经为后来的性情论提供了一个理论的范式。;

中国大学排名

注释

① 孔子的思想主体是“仁”;另外,此段文字被《孟子·梁惠王下》引用,孟子从精神上吸收了《尚书》中有关仁政、德政的思想,也是显而易见的。

② 刘起釪先生认为,《洪范》原本是商代的作品,但是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不断有人给它增加新的内容。(参见刘起釪:《〈洪范〉成书时代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三期。)郭沫若先生又说:“《洪范》那篇文章其实是子思氏之儒所作的。”(见《青铜时代·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8页);

[参考文献]

[1] 皮锡瑞. 经学通论[M]. 上海:中华书局,1954,第95-96页

[2] 杨宽. 论〈逸周书〉[J]. 西周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 庞朴. 阴阳五行探源[J]. 中国社会科学,1984, (3)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上一篇:摘要: 取象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