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II 见章怀太子《后汉书·延笃传》注文引。
III 见王素《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第82页,文物出版社,91年11月。
IV 这话也可以倒过来说,其时人们在十五岁左右去拜师,作为拜师的礼物,习惯上都以十脯充当。
V 如西汉桓宽《盐铁论·贫富》:“余结发束,年十三,幸得宿卫。”
VI 见王素《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第175页,文物出版社,91年11月。
VII 见上书第136页。
VIII 《述而》:“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IX 仅见有以下三个不能作为词的例子:“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恐不爱己。”(《·天下》)“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藏,不迁而自行。”(《墨子·耕柱》)“四面之吏亦皆自行其守。”(上书《号令》)前二例不作一词,而系一词组;最后一例“行”与“其守”构成动宾关系,恰好证明“行束”亦系一动宾关系。
X 如姜可瑜《〈论语)“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正义》(见《中国语文》1983年第5期)和黄金贵《〈论语〉“束”句解诂》(见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杭州大学中文系古教研室合编《古典文献与论丛》中华书局1997年2月出版)二文即持此说。
XI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故兹郑之踞辕而歌以上高梁也”一语中,“上”与“高梁” 构成动宾关系,“以”字连接“歌”与“上”两个动词。
XII 上述姜可瑜、黄金贵二文皆将“上”释为上进,在这样的语法结构中其说于文献证据不足。
XIII 孔广森《经学卮言》即持此说:《汉书·王莽传》“自初束”,《伏湛传》“自行束,迄无毁玷”,《延笃传》云云,盖并同郑解,是言成童以上皆教诲之也。
XIV 见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四《书〈论语郑氏注〉残卷后》。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何晏集解、邢昺疏《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本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8月出版
董季棠《论语异解集说》,太冠出版社1975年出版
王素《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文物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
王泗源《束脩非从师之礼敬》,见王著《古语文例释》第287──29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
黄金贵《〈论语〉“束脩”句解诂》,见《古典文化与文献论丛》第189──200页。杭州 大学古籍研究所、杭州大学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合编,中华书局1997年2月出版
姜可瑜《〈论语〉“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正义》,《中国语文》1983年第5期
补记:《郭店楚墓竹简》(中国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一书《六德篇》第二十、二十一简有云:“既生畜之,或从而教悔之,谓之圣。圣也者父德也。”其中“悔”显然与“诲”通假。《六德篇》在总体思想上与《论语》相通,可以认为,这是在时代和内容上证明“悔”、“诲”通假的最贴近的例证。(图版见《郭店楚墓竹简》第七十页,释文见该书第一八七页。)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