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释文》言: “耒耨之利,奴豆切,马云:鉏也,孟云:耘除草。”
《说文》引即孟氏《易》曰: “犕牛乘马” 宋本、《集解》“犕”同作“服”帛《系》作“备”。
《说文》引即孟氏《易》曰:“重门击(木广屰)”,另作“(木橐)”,徐锴曰:“柝亦(木广屰)也,故云判。今《周易》作柝,唯《周礼》作(木橐)。”《集解》本作“(木橐)” 宋本作“柝”,帛《易》作“(木尺)”。
《说文》引即孟氏《易》曰:“上栋下宇。宋本、《集解》本同,帛《系》作“上练下楣”。《说文》引即孟氏《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说文》引即孟氏《易》曰:“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世”原为“代”避唐太宗讳改。)《释文》言:“象也者像也,众本并云:像拟也。孟、京、虞、董、姚还作象。” 宋本作像,《集解》本作象,帛《系》作马,与《集解》本意同。
《释文》言:“絪,本又作氤,同音因。缊,本又作氲,纡云反。” 石经残字、宋本、《集解》本同作“絪缊”,帛《要》此处作“天地昷万物润。”《说文》引孟氏“《易》曰:天地壹壹(豆上换凶字)。”
《说文》孟氏引《易》曰:“杂而不越(辶旁)。” 宋本、《集解》本同作“越”,帛《易》此段在《易之义》中作“越(无走旁)”。徐锴言:“越(辶旁)文播越字,越度也。”
《说文》引孟氏《易》曰:“阐幽。”宋本、《集解》本同,帛书《易之义》作“赞绝”。
《说文》引孟喜本《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利物”,宋本、《集解》本同,《经典释文》言:“孟喜、京、荀、陆绩作利之。”
《说文》引《易》曰:“参天两(古文)地。”帛书《易之义》、宋本、《集解》本同作“两”,《玉篇》言:“两(古文)今作两。” 即孟氏《易》为古文本也。
《说文》引孟氏古文《易》曰:“燥万物者莫暵乎火,火离也。”大徐本“火”作“离”。宋本、《集解》本“暵”同作“熯”。
《说文》引:“《易》为旳颡。”另引作“《易》曰为馰颡。”“旳”《集解》本同,宋本作“的”。恢复经从孟氏古文。龖案:《说文》两引不同,或为孟氏书的时间和板本不同造成?《说文》引《易》曰:“为馵(无灬)足。”大徐本无此句,宋本同,《集解》作“馵”。《释文》云:“馵,主树反。京作朱、荀同,阳在下。”恢复碑从京房本作朱,此字当有《校记》。
《说文》引孟氏《易》曰:“为黔喙。”宋本、《集解》本同。
《说文》引孟氏古文《易》言:巽(古文)卦“为长女为风者。”《汉简》谓古文巽如此,宋本、《集解》本同作“巽”,帛《易》作“筭”。《汉简》谓“撰字之古文作篹,”可证“筭”为古文;现行诸本作“为风者为长女。”
朱汉上言:“案《集解》坎为狐,《子夏传》曰:坎称小狐,孟喜曰:坎穴也,狐穴居。”
《说文》引《易》曰:“井法也。”龖案:今本《易传》无此句,但《风俗通》及《后汉书·五行志》所引同有此文。鄙以为或孟氏古文《易传》佚文存此备考。
《集存》“二四八 《易》校记,此在上《经》蒙至比五卦一石之阴,首行为大畜卦校记,‘童牛之告,’今本作‘童牛之牿。’细审告字下是点,必非梁丘氏之文,当是孟、施、京氏有作告者。《说文》告字下引《易》正作告,或如叙中所说《易》孟氏欤?三行‘盈诸满皆言盈,’似是上《彖》谦卦校文。”
校记残字 “盈诸满皆言盈”。龖案:此说明四家本有“盈”讳为“满”者,考《易》中比卦:“有孚盈缶”;习欿“九五欿不盈”;《序卦》“盈天地之间者、屯者盈也、有大者不可以盈”;《易彖上》“雷雨之动满盈、天道亏盈、地道变盈、鬼神害盈、人道恶盈、尚消息盈虚、水流而不盈”;《易彖下》“损益盈虚、月盈则食天地盈虚”;《易象上》“盈不可久也、欿不盈”。出现“盈”字17处。盖孟氏古文《易》诸“盈”字皆不讳作满。“欿囗囗欿有”考《易》中有“ 55习欿有孚维心亨、九二欿有险 ”有“欿有”二字。由碑字的《经典释文》可知梁丘贺、京房本“坎”作“欿”,或孟喜古文《易》作“坎”也。“六二跻九陵” 碑残字有“跻九陵”字,说明施雠、孟喜、京房本有如现行诸本作“跻于九陵”者?“利用见大人”详见碑阳一第7行,讼卦“利见大人”帛《易》此处作“利用见大人”条。“·以旅与” 查《象下》有中有“以旅与”字,说明石经梁丘贺本有作“以旅与”三字,而孟喜、施雠、京房本或有与“以旅与下其义丧也”句中异文之处。
综上所述西汉初韩婴“推《易》意而为之传”、孟喜托“得《易家侯阴阳灾变书》”而改其自已所受师法。开后来费氏、刘向父子、马融、郑玄、荀爽等校苏恢复古《易》之先河。古先贤这种追遡古本“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我们所参详敬仰。商、周甲骨文、金文的大量发现整理,以及上博简《楚易》、包山卜筮简、马王堆出土的《帛易》、夏侯灶墓出土的《阜易》以及秦简《归藏》等书的出土,使我们这代人见前贤所不见,听前人所未闻。相对而言更应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校书目:
《宋本周易注疏》中华书局198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影印北京藏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
《周易集解》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影印姑苏喜墨斋张遇尧局镌本。
《周易异文校正》吴新楚着,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载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周易》,简称楚《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