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第四、三科三十六对。慧能晚年对得意弟子教授“三科三十六对”,希望他们将来在传播南宗禅时加以运用。他要求这些得意弟子在悟明心性、不住相的基础上运用三十六种相对性概念讲法。
此“三科”的具体内容是“阴、入、界”。阴是色、受、想、行、识五阴。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慧能还用万法唯识之说,说明“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
三十六对的具体内容是:1、对法外境之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2、 法相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3、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三十六对均属两边性之边义,且通贯一切经法教义。是慧能传给弟子的教育方法,慧能说:“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慧能又谓:“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13]他要求门人在不离自性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三十六对,无论出入,均应即离两边,以免使人滞言执义。最后提出“中道”的概念,即指自性。
慧能对其传法弟子说:“汝等不同馀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三法尽除,更无去处。”[14]由此可见,三科三十六对是慧能对于南宗禅方法的,是基于“中道自性”的灵活施设。后世禅宗教法的流传演变,诸如机锋棒喝、公案话头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五、结语
慧能本于“自性”,对于传统意义的“禅、定”加以创造性的诠释,发挥出大乘佛学的精义,使禅宗脱离“禅定之学”的巢臼,确立了南宗禅的禅门正统地位,他在破除北宗以及当时流行的“住心观静”的教育方法,以开启智慧、契悟自性为核心,创造出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使大乘佛法超越了文字思辨和空心静坐的束缚,灵活的展现在华夏大地,开创了中国佛教的新时代。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 慧能 著 《坛经》之《顿渐品》,湖南出版社 1996年出版。以下引用本书只住书名和章节。
[2] 《坛经付.嘱品第十》
[3] 求那跋陀罗 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19页。支那内学院1930年校勘,福建莆田光化寺翻印。
[4] 佛陀耶舍 竺佛念 译 《长阿含经》卷八,见苏渊雷等编《佛藏要籍选刊》第四辑,第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5] 《坛经行由品》
[6]对于传统意义的禅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唯识等宗派认为地上菩萨悟后起修之时要修习四禅八定,但不能以禅定为证悟。
[7] 《坛经行由品》
[8] 《坛经顿渐品》
[9] 《坛经.坐禅品》
[10] 圆悟克勤 著 《圆悟心要》之《示坚道者》篇,第50页,成都中国研究所1995年印行(内部资料)。
[11] 《坛经般若品》
[12] 《坛经般若品》
[13] 《坛经付嘱品》
[14] 《坛经付嘱品》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