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于《易经》之卦爻体系的消(2)

2013-06-05 01:16
导读:《周易·乾卦·文言》云:“龙德而正中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正中之龙德,上承于天,下开于人,因此,在天

《周易·乾卦·文言》云:“龙德而正中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正中之龙德,上承于天,下开于人,因此,在天为乾,在人为健。正中之德,首要在“正”,此为“庸言之信”的“信”;其次在“中”,此为“庸言之信”之“庸”。庸者,中庸。“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是说人之所以为人者,在性情上要有一个起码的底线,有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度”。克己复礼也罢,“飞龙在天”也罢,都不能过分。克己复礼过分,则有失于“和”的原则;“飞龙在天”太过分,就必然“亢龙有悔”。过分,就违背了《易经》卦爻体系所展示的“中和”原则。“言”与“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性情表征,故《系辞上传》云:“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只有在性情上刻意地修养、提升自己,人才能够有真正恰当的言行。这正是先秦用《易经》的卦爻体系来矫正人性的秘密。“闲邪存其诚”,是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变化万千,纷繁复杂,无不时时刻刻、随时随地扰乱、牵引着人的性情,只有大人、君子才能真正做到正中守道、诚信求道,以静制动、以静制远,此所谓居易以俟命,隐居以求志,越是穷困蹇促,越能锤炼人的意志;越是风波不息,越能丰富人性的内涵。如此一来,《易经》的卦爻体系透过为首的易学专家的各种诠释,我们发现,何以度过各种祸福、灾祥的人生关口实际上已经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问题,在各种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锤炼自己守道、求道、证道的意志,才是《易经》真正的理论指向。

在《易传》的作者们看来,“诚”是《易经》卦爻体系的第一要义。不认识到这一点,《易经》是肯定读不懂的。《乾卦·文言》云:“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完全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路,只不过其理论的重心是在强调人的性情应该效法天德的精神。它的意思是说,只有在刚健中正、纯粹精诚之后,“六爻”才能够“发挥”,时乘六龙、云行雨施也才有实现的可能。“是以君子将以有为也,将以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系辞上传》)精妙的表述虽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但是,何以能够“其受命也如响”?何以能够“遂成天下之文”、“遂定天下之象”,并且最终“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实际上就是上承天道、乾德而来的“至精”、“至神”,就是上文提到的 “闲邪存其诚”的“诚”。“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礼记·中庸》)《中庸》的思想内涵上明显发展、提升了《易传》,因此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段《中庸》中的文字在思路上与上引《系辞上传》“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的主题是一致的。郑玄曰:“至诚之德,著于四方。”(《礼记正义·中庸》)是诠释《中庸》的,但是,又何尚不是诠释《周易》的呢?这种“诚”的精神表现在卦爻体系之中,就是刚健中正,不断“发挥”的生化之德。

《中庸》又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中庸》的作者何以将“诚”与“不勉而中”、“从容中道”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考量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易经》的卦爻体系中透露出来的思想理路是,乾者,天也。因此,《周易·乾卦·彖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天,是没有任何偏私、偏见的,唯天为大,浩瀚无垠,博大、高明、悠久,“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中庸》)因为它“保合大和,乃利贞”,无声无臭,而无不覆载,因而能够“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周易》“保合大和,乃利贞”的思想在后来的《中庸》中提扬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思想。在整个《周易》中,“中”字凡154见,其中“中庸”、“中正”、“中道”、“正中”、“时中”的“中”占据了一大部分,是《周易》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中”早在《尚书》中就已经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民协于中”、“允执厥中”(《大禹谟》),“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仲虺之诰》),“作稽中德”(《酒诰》),在《洪范》中已经具有了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刚柔彼此中和协调的思想:“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在《虞书·舜典》中更是直接将乐教与性情的修炼结合起来:“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些表述中都隐含了中华由来已久的“中和”价值观。《易经》正是全面继承了此前古代中有关的思想资源,所以才能够在其卦爻的卦象走向上一方面体现出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的生化模式,另一方面又在乾与坤、阴与阳、刚与柔的磨合中突显中和、中正之道。

这种“中和”的精神贯注到各个卦象之中,却又有千差万别的具体表现。韩康伯云:“《序卦》之所明,非《易》之缊也。盖因卦之次,托象以明义。”(《周易注疏》)结合《序卦传》的实际,笔者发现,“因卦之次,托象以明义”之谓,实际上是以人理、人事来解释卦象:“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每一个卦象的变化,都是在彼时彼刻微妙的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它们是在人间现世纷繁复杂的情势之中不得不然的价值选择。六十四卦包罗万象,每一卦的变化实际上都是在人事情势之中性情的好恶、喜怒导致的结果,因此,其思想本来就很丰富、而且伸缩性很大的卦爻,在儒家人学思想的诠释之下,就显得十分的精妙。例如,困卦云:“困:亨。贞,大人吉,无咎。”为什么在“困”的情势之下,还会是“亨”呢?因为这是相对于“大人”来说的,小人遭困,则“穷斯滥矣”,而“大人”在“困”的境遇下,处“困”而不失其情操,“君子以致命遂志”,终究会穷而后通。《困卦·彖传》释云:“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这当然是直接描述在“困”的境遇之下,大人,君子的性情选择。亦即,穷厄困顿,道穷力竭,不能自济,却处困而用刚,履正而体大,不失中正之大道,致命遂志,守道而死,遂其高志,与孟子“大丈夫”的人格境界是相通的。《序卦传》云:“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由困而井,是对“刚中”之德的进一步锤炼,困、井既久,必然要“革去故,鼎取新”,鼎,是困、井之后的必然结果,因为整个卦爻的走向都受到了天道“中和”的无形控制。儒家的诠释确实赋予了卦爻以新的人学意义,但是,卦爻本身涵括天地之精神的奇妙组合,却又无不显示了它蕴藏的理论张力。

上一篇:内容提要 :18世纪末,19世纪初,制度化处于消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