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需要与局限 上一个世纪初,章太炎曾提出著名(4)
2013-06-06 02:24
导读:五 关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对于受影响较深的读者来说,接受自然的价值会比一般的东方读者困难得多。这当然有长期的历史文化的原因,其中,霍布斯(
五 关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对于受影响较深的读者来说,接受自然的价值会比一般的东方读者困难得多。这当然有长期的历史文化的原因,其中,霍布斯(1588—1679)关于自然状态的理论可能有更为直接的影响。一些研究者也把老子的自然的概念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的概念相比较,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霍布斯的的理论,并将二者的概念和理论作一简要的比较和梳理。;
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的理论是他的全部政治哲学体系的一个理论起点,一个假设的前提条件。霍布斯所说的自然的状态(the;satate;of;nature),是他所假设的没有国家、或权力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获得权力的欲望和逃避危险的本能。这是每个人行动的基本目的,而直接的行为动机和决定则来自于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而进行的更审慎的思考。尽管每个人先天的强弱有所不同,但是这不妨碍一个体弱的人有能力杀死一个强壮的人,因此,每个人都想得到比别人更大的力量或权利来防备或制服别人。当大家都想得到更多的权利时,必然会发生冲突和斗争,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的生命都会受到威胁。而维护生命的安全是人们的自然欲望和权利,因此,每个人都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会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把别人当成敌人。这就构成了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或者是所有人对所有的人的战争,这样每一个人的安全都在危险的威胁之中。幸好,这些“自然状态”的人并不是原始的人,他们都有足够的高度理性和自制力。为了自身的安全,他们可以达成一个共同的契约,即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自然权力交出来,由一个或一些人组成最高权力替大家行使权力,保护每一个人的安全。每个人的权利一旦交出,就不能随意收回。因此最高政权的权力是绝对的,它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继承人。最高权力不是契约的一方,而是制定契约的所有人自愿把权力交给它作它的臣民。臣民不能随意撤消这个契约,而且只要这个最高政权还可以保护大家的生命,每个人就必须服从它,而不能反叛。反叛就要受到惩罚。;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显然,霍布斯的所说的自然状态并不是上的原始社会或野蛮阶段,并不是任何实际存在过的社会状态。
人类学家至今没有发现任何人群存在过“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这种“自然状态“。在所谓原初社会的部落中,并没有这种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关系。相反,这些部落之所以能够生存都是因为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以维持合作的关系。很多原始部落的社会生活要比所谓文明社会更为和谐。不过,我们并不想以此来反驳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因为霍布斯自己并没有说他的自然状态是实际存在过的社会生活形式。他提出自然状态的概念纯粹是“科学式”推论的需要,是为了论证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其推论方法受几何学和伽利略的学影响很深,因此要寻求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作为推论的起点。他所找到的就是人要趋利避害的本能和共性,这就是他所说的自然状态下的人性。事实上,这种所谓的自然状态的人也不是真的纯粹的式的抽象,而是奠基于并渗透了他对同时代的资产阶级的竞状态的观察。正如Macpherson所说,不管霍布斯自己是否意识到,他的权利的等价交换理论反映的正是资产阶级的自由竞争、自由交换的社会的现实。他的理论不是对“自然状态”的人所说的,而是对一个不理想的、不能充分保障人们安全的社会中的人所说的。因此,霍布斯的所谓自然状态既不是野蛮的人的原始社会,也不是纯粹的理论抽象和想像,而是对社会的自由竞争和等价交换原则的曲折反映,是抽象化的映象。;
所以,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和的自然的原则相去甚远,完全没有什么相关性,很多人按照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来批评老子的自然,完全是不着边际的。这里,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作一些对比的分析来澄清这种混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首先,老子所说的自然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可能的状态的提升,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则是一种纯粹的理论假设。如果说老子的自然间接地反映了早期社会的最高社会理想,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则隐晦地反映了他对资本主义早期生活的观察。老子的自然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目标,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则是一引导读者接受其结论的可怕的预想。虽然说,老子向往的自然而然的和谐的社会生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某个家庭、某个学府、某个公司、某个地区、某个国家的社会氛围比其他地方更为自然,较少压迫感,较少强制性,也就是较符合自然而然的价值原则。因此,似乎高不可攀的自然的价值理想是可以在一个地方、一个时期、一定程度上实现的。只要我们都认识到这种价值的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性,那么,只要把一个局部、一个时期的自然氛围作为理想状态扩展开来,那么,在较大范围、较长时期实现自然的秩序也不是不可想像的,而人类总体的生存状态就会有所改善。不过,霍布斯的可怕的自然状态虽非事实的描述,也部分地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相,是值得现代人警惕的,而正是对霍布斯所害怕的自然状态的一种和纠正。;
其次,和老子追求自然的社会秩序相反,霍布斯追求的是强制的秩序,因此他偏得于资产阶级作为个体人的自由竞争带来的问题,而没有看到资产阶级也有共同的利益和团结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他只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到另一个方面。他只看到强制的秩序对保护自由竞争的意义,却没有看到强制的秩序和绝对的权力也可能破坏自由竞争的。老子哲学认为,自然的秩序高于强制的秩序。事实上,正常人无不喜欢自然的和谐,没有人愿意到一个强制性社会框架中生活,也就是说,自然的秩序更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人们常常误以为老子讲自然的秩序,必然反对、反对竞争。事实上,从上文所说的关于自然的四个分命题和一个总命题来看,动因的内在性、外力的辅助性、发展轨迹的平稳性、质变的渐进性,以及总体状态的和谐性,与法律控制、自然竞争都是可以并行不悖的,适当的法律制度更是自然秩序的必要条件,而合理的自由竞争也是自然的秩序下的结果。好的法律制度可以实现和维护自然的秩序和良性竞争,而坏的法律则可能破坏自然的秩序,引起社会不安,甚至激起社会动乱。这样的实例是不难发现的。;
中国大学排名 第三,霍布斯的全部理论以利己主义人性的假设为论证前提,对这种利己主义起调解作用的则是理性和利益的判断。老子则完全没有涉及人性问题。推断起来,老子似乎应该赞成人性善,但不是必须如此。自然的秩序不以人人为尧舜为前提。自然的秩序是普通人所向往的秩序,所以“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似乎确信,自然的价值符合人的本性的需要。根据外杂篇,道家的人性理论应该是超越善恶之分的。所以,能否以自然为中心价值与人性善恶的假设没有必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