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挖掘了北京人的深层心态,传达了北京人的神韵、气味。他对古老中国北京生活的画面记忆犹新,从而以北京为背景写下的作品,展现了北京市民和北京的各地场景的“京味儿”。老舍不断以讽刺的情调和幽默的笔法展开描写了北京市民生活的画面,揭露了旧中界的黑暗、政界的腐败和海外侨胞身受的民族歧视的境遇。从此,他一发不可收,辛勤笔耕,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北京事,为艺术宝库增添了众多不朽的人物形象,如祁老太爷、祥子、赵四、老张等,这些都是性格鲜明的京味十足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老舍的作品追求幽默,他以幽默为主要特征的讽刺能展示出京味小说的典型特征,即主要表现为一种世态或文化的讽刺,而且讽刺中充满规劝和温情,即使对一些反面人物的描写,如《四世同堂》里的菊子等人,即使在讽刺中也包含着怜悯。他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蛤蛤”性质,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这使得他的作品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批判相结合,获得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读其小说往往不仅使人忍俊不禁,更令人掩卷深思。
老舍的作品到处写到礼仪,礼仪既是北京人的风习,也是北京人的气质。如《骆驼祥子》中虎妞要祥子讨好刘四爷需要送礼;《四世同堂》则直接详尽描写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习目染的同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四世同堂》第一章就写到:无论战事如何紧张,祁家人也不能不为祁老人祝寿:“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就连没有文化的车夫小崔也熏染了这种北京“礼节”: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当女流氓大赤包打了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这种“北京文化”甚至影响到中国的市民知识分子,《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就是在衰老的北京文化被新思潮冲击后产生的这样一个矛盾人物,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作为中国人,他十分振奋,但他没有高呼狂喊,即使有机会,他也不会高呼狂喊,因为他是北平人,因为北平的庄严肃穆不允许他高呼狂喊。正是这种几乎艺术化的生活孕育出北平市民苟安、谦让、温厚、懒散与懦弱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这正好表达出老北京的礼仪“京味儿”。 中国大学排名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以及他成功的背后,留给人们的文化思考也是复杂的、多向性的。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洋溢着对祖国的山川土地、祖国人民、文化传统、民俗民习以及作为这一切代表的北京和北京人民的深厚的爱。中国人民从老舍的剧作中看到了祖国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倾听到了中华民族阔步前进的时代声响,感受到了新生活的幸福自豪。外国友人则通过老舍戏剧这一窗口“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民族及其有了了解”,老舍因而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总之,老舍作品京味十足,老舍将自己体验和感受最深的生活,用心血转换成一篇篇不朽的文章,在中国史上以“京味文学”奠定了自己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给后人的文学创作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温儒敏,赵祖谟.中国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老舍主编.生活与创作自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3]冯燕庆.老舍作品的京味[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2000.
[4]李复兴,黄树红.现代中国文学专题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5]老舍主编.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6]老舍主编.四世同堂[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6.
[7]舒乙主编.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A],散记老舍[C].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