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中国道家生命伦理思想探略学毕业论文

2013-06-13 01:23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论中国道家生命伦理思想探略学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以“道”和“自然”解释生命起源、


  摘要:以“道”和“自然”解释生命起源、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重生轻物”的生命本位观和“无欲无为”的养生论,注重生命的普遍关怀,超越世俗生活的束缚,追求本真生命和精神自由,并且以放达的态度对待生死问题。道家生命思想自始至终充满着超越世俗功利、追求与天地同化的自然主义生命伦理精神和智慧。

  论文关键词:道法自然;生命本位;生命关怀;生命超越;生死观

  传统道家和等人以“道法自然”为立场,从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出发,深刻地考察了生命的起源与本质,注重淡化名利、重生轻物、返璞归真的生命关怀意识,具有超越现实、追求自由、平静对待生死的人生态度。道家关注生命怎样才能实现本真价值和意义,显示出对人的生命的真切关怀,蕴含着深邃的生命伦理思想和生存智慧。

  一、“道法自然”的生命起源论和天人关系说

  探求生命的韧始、生存依据、物质形体与精神魂灵的关系,以及个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是古代与传统的理论出发点和价值基础,也是道家生命伦理思想的追索主题。

  在传统社会关于生命的宗教臆测和蒙昧恐惧中,道家却把生命的起源归因于自然以及自然之道。老子以“道”为最高本体范畴,把作为规律、法则意义上的“道”延展成为万物本原、本体之道,用以说明世界万物包括人体生命产生的根源及其成长发展的规律性问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由“道”的作用而产生,从“道”那里获取自己的形体、生命和性情;同时,“道”是生命活动的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状态之“道”周遍地贯注于万物之中,人的生命从产生到死亡的演变历程,都与“道”息息相关,生命必须循“道”而行。“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些观点以唯物主义精神和自然的“道”表明了生命的起源和存在基础。在继承老子“道”生天地万物和人的基础上,列子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他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都本诸自然之气、天地之精而化生。稷下学派的管子也以精气说解释“道”以及与人有关的生命现象:“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合乃生,不合不生。人的生命是由精和形两部分构成的,精指精气,比较灵动;形指粗气,形体比较被动;前者来源于天,后者来源于地,精气和粗气结合有了生命,人是精和形的结合,也可以说是天和地交互作用的产物;形体中包含的精气越多,人的生命力就越旺盛,人也就越聪明和有智慧;如果精气离开人的形体,生命就会走向死亡。在先秦道家思想集大成者庄子看来,“道”既是无生命的万物之本,也是生命之本、人之本,人的形体、容貌、精神以及整个生命都是由“道”产生的,所谓“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德充符)汉初黄老道家进一步强调“道”对各种生命形态的始基作用,《黄老帛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训》等作均指出:宇宙万物,从天地山川、日月星辰、阴阳四时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乃至人类,都是由天地自然之“道”产生和由“道”体规律所支配的。

  在“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宇宙论和生命起源论基础上,道家主张天人万物一体、和谐相处。老子排除宗教神设、神预在天人关系中的主宰地位,把人提高到与天、地、道同等的地位,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以自然的“道”阐明“天”不过是客观存在,消解了“天”的人格神的含义,祛除了传统关于“天”以及以承载天命自居的“帝”的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资格,确立了科学的天人关系学说。列子提出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说符,认为天地万物与人都是自然并生的物类之一,并非相为而生,不过是各凭智力或体能而各取所需,没有理由厚此而薄彼,贵人而贱物,以此表达“天人合一”的自然生命观和生态观。庄子也认为:“天”与“人”以及自然万物本质上是融合为一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相对于万物如九牛一毛,“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人与万物是平等的,彼此无贵贱之分,所以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顺应者,应该做到“顺之以天理,应之以自然”,“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人也应当“从天之理”以无为,“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做到尊重自然规律,顺应事物本性,以实现事物自然成长,为此要做到万物不伤。这种自然生命观和生态观正如罗素所指出的:“如果人类生活要想不变得无聊和索然无趣的话,就得认识到存在着各种其价值完全不依赖于效用的东西。”人类应该“泛爱万物”、“常宽容于物”,按照自然的规律让各种生命存活和成长,不随意摧残扼杀,最终才能达至万物一体、欣欣向荣的“天乐”境界。

上一篇:试析赫斯顿作品的黑人语言特色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试论鲁迅精神对萧军小说创作的影响学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