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老子〉〉释读札记四则(1)学毕业(2)
2013-07-21 01:02
导读:况且惜墨如金的老聃在写仅二千余言的著作时决不会画蛇添足,多此赘笔来一个“四分之一”的说法。故此处文字应理解为“所以说天大,地大,道大,圣
况且惜墨如金的老聃在写仅二千余言的著作时决不会画蛇添足,多此赘笔来一个“四分之一”的说法。故此处文字应理解为“所以说天大,地大,道大,圣人亦大。宇宙中有四大,为何圣人也大呢?因为圣人持守着道,故亦大。”可见老子之“道”也即“太”、“一”或连称为“太一”。然而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老子思想中无“太一”之说,从而将《太一生水》看成非老子的作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本人认为,《太一生水》不仅是老子的作品,而且是整个郭店楚简道家著作的总纲;严格地说,《太一生水》应置于郭店楚简道家著作之篇首,其他内容则是对《太一生水》的引申和阐发,就如经传的关系一般。如此之顺序则正象陈鼓应先生说的那样“老子的整个
哲学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由宇宙论伸展到人生论,再由人生论延伸到
政治论。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老子思想的真正动机,我们当可知道他的形上学只是为了应合人生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的。”
[3](P1)
四、楚简〈〈老子〉〉乙第3——4枚竹简内容[1](P7)(与王弼本第48章相应)
为学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或损,以至亡为也。亡为而亡不为。
本段主要是讲政治哲学,从整体来说认为从事于道则日益减少巧智诈谋,由无知到无为,方是治国的有效策略。老子向来反对世俗人为之学,认为世俗人为之学是巧智诈谋的根源,效法自然人类就会减少巧智诈谋,返朴归真成为圣人。以前学者(尤其是主张儒道对立的学者)认为此处之“学”字为“从事政教礼乐之学”,当为误,应为“从事世俗人为之学”。“世俗人为之学”与“政教礼乐之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参考文献
[1] 荆门市博物馆: 《郭店楚墓竹简》[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 邹安华:《楚简和帛书老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3]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