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 編連依照陳劍〈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2005.2.12,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jian001.htm。
[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頁274。
[3] 陳劍〈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2005.2.12,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jian001.htm。
[4] 李銳〈《曹劌之陣》釋文新編〉,孔子2000網,2005.2.22,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1623。
[5] 王曉衛譯注《六韜全譯》(貴州:貴陽人民出版社,1998.12)頁197。
[6] 王曉衛譯注《六韜全譯》(貴州:貴陽人民出版社,1998.12)頁225。
[7] 楊軍譯注《吳子全譯》(貴州:貴陽人民出版社,1998.12)頁310。
[8]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頁274。
[9] 陳劍〈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2005.2.12,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jian001.htm。
[10] 陳斯鵬〈上海博物館藏楚簡《曹沫之陣》釋文校理稿〉,孔子2000網站,2005.2.20,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1619。
[11] 李銳〈《曹劌之陣》釋文新編〉,孔子2000網,2005.2.22,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1623。
[12] 裘錫圭〈談談隨縣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古文字論集》頁414。
[13] 編連依陳劍〈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2005.2.12,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jian001.htm。
[14]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頁頁262
[15] 商承祚編著《石刻篆文編?字說》(北京:中華書局,1996.10)頁22。
[16] 見林素清〈利用出土戰國楚竹書資料檢討《尚書》異文及其相關問題〉《龍宇純先生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2002.11)頁95。
[17] 《汗簡?古文四聲韻》頁13。
[18] 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2)頁134、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3.12)頁138。
[19]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12)頁50。
[20] 〔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1985.10)頁312。
[21] 林素清〈利用出土戰國楚竹書資料檢討《尚書》異文及其相關問題〉《龍宇純先生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2002.11)頁95。
[22] 楊軍《吳子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12)頁304。
[23] 陳偉武〈同符合體字探微〉《中山大學學報》1997.4 頁106-117。
[24] 高亨、董治安編纂《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7二刷頁367。
[25] 高亨、董治安編纂《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7二刷頁367。
[26]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4)頁265。
[27] 參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4)頁42、286。
[28] 李銳〈《曹劌之陣》釋文新編〉,孔子2000網,2005.2.22,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162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