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清教主义和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1)学毕业(2)

2013-10-11 01:28
导读:从新教发展而来的清教同样坚持人在现世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拯救,甚至认为上帝对人的认可将通过世俗的财富来体现。于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欣欣向荣景
从新教发展而来的清教同样坚持人在现世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拯救,甚至认为上帝对人的认可将通过世俗的财富来体现。于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欣欣向荣景象正是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果,人们寄希望于用劳苦工作换来精神的解脱和拯救。既然辛勤工作、累积财富的最佳方式是从商,那么当时清教徒大多数产生于中产阶级,即新兴资产阶级,笛福和他所描述的鲁滨逊则是典型的例子。随着历史发展到近代,在任何一个宗教成分混杂的国家,只要稍稍看一下其职业情况的统计数字,几乎无一例外地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状况: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近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尤其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
鲁宾逊的故事是为了指导人们认识上帝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要人们懂得忏悔的重要性。并不是清教徒创造通过忏悔来达到拯救的,但却是他们使人们意识到忏悔的重要性。同时,对上帝创造的奇迹表示感谢也是很重要的,正如鲁宾逊发现谷子发芽而十分感激上帝一样。同样鲁宾逊如果没有从心底怀有这种感激心理他就不可能从当时的疾病中得到拯救,看看幻觉中的天使是如何对他讲的:所有这些事情还不能使你忏悔,那你就去死“吧!”对鲁宾逊而言,他的忏悔包括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接受和对上帝完全的依赖。这种接受是鲁宾逊精神意识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他灵魂的再生。忏悔后他很少抱怨不幸的遭遇,而是更加积极地面对岛上生活。后来当他获救且命运有了转变时,他把自己比作受到神的帮助的约伯。清教思想的精髓在于强调人固有内在的原罪,人生来有罪,但是人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来赎罪,而不是依赖牧师或教会,这就是与天主教的根本不同所在。天主教迫使人们依靠教会来信仰上帝,而这必然导致教会的腐败,正如约翰·麦克所说:“路德教、加尔文教以及其它新教教派的兴起,各个新教对罗马教皇的敌视,导致了作为一个统一的基督教世界的欧洲的分裂,直接导致新教改革的则是教会出售赦罪券。”[2] 路德对天主教义愤填膺,他说:“教皇今天比最富有的克拉苏家族更富有,为什么他不自己掏钱来盖圣彼得教堂,而要向穷苦的信徒伸手呢?”[3]这也是新教必将战胜旧教,当时新兴中产阶级能够登上历史舞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关键所在,而本书中,鲁宾逊成功的根本内在精神指导也在于此。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个人主义一贯为我们所不屑,但清教徒却特别强调, 这也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动力,资本主义自由思想形成的源泉。鲁宾逊相信自己,依赖自己,为自己自豪, 但他却并不认为自己是英雄,这就是个人主义的根本所在。伊恩瓦特在《小说的兴起》中讲到:
“弥尔顿用亚当的形象创造了第一个史诗英雄,这个形象基本是‘普通人的典型’;班扬认为,所有的灵魂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与同时期其它的文学相比,它给予了地位低下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更严肃、更同情的关注;而笛福的作品是对清教主义的民主个人主义和对日常现实生活世界及居住其中的那些人的如实描绘之间的联系用小说做出的最好说明。”[4]
总而言之,鲁宾逊并不是笛福,笛福只是寄希望于鲁宾逊来实现他的清教改革之梦,现实世界的残酷迫使他在自己的笔中找到出路。同时也正如个人主义的激发作用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增加了的财富的占有者必将接受财富的,也是这种个人主义才导致了现代西方世界思想的溃败。韦伯引用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 的话说:“诱惑,人们变得不那么禁欲了,人们变得追求对现世的爱、享受,禁欲和对上帝的爱为特征的宗教精神衰落了,世界变得功利主义了。”[1]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 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于晓、陈维纲等译. 北极星书库电子书免费下载公益站点.2005.
[2] John P. Mckay/ Bennett D. Hill/ John Buckler. A History of Western Society[M]. Third Edition,Houghton. Company,1987.

[3] 穆尔. 基督教简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 伊恩. 瓦特. 小说的兴起[M]. 高原、董红钧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试论贾宝玉的情感世界(1)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