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古代文学论文《怎样看待王夫之对古代作家的批(2)

2013-10-23 01:12
导读:三、船山的批评更激烈、执着 船山对文坛的批评,并不值得奇怪。但又应该承认,船山的批评更激烈,更执着。特别是对于杜甫,极尽挖苦指谪之能事。
三、船山的批评更激烈、执着
船山对文坛的批评,并不值得奇怪。但又应该承认,船山的批评更激烈,更执着。特别是对于杜甫,极尽挖苦指谪之能事。而他并不是古典诗文的虚无主义者。正因为他是理想主义者——甚至是过分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他才对历代伟大作家如此苛求。且不谈他的哲学信奉(如朴素的唯物主义),他艰难地生活和奋斗在明清换代之际,既有军事起义的实际经验,和广泛的人际联系,又遁迹于山野面壁苦思,毕生追求的理想是纯正的经义之学、纯正的民族主义、至高无上的汉族圣王君临天下光大中华(但又限制君权,保护自耕农的利益),等等。其诗学的追求也是高蹈的、超凡入圣的;因之才有对于诗人的苛求。他对“诗史"之说的保留,也与他的上述整个立场相关。
船山的原圣、徵圣思想,是他文学上追求雅正、追求至善至美的原动力。而他生活在“地坼天崩"的时代,使最忠实的圣人之徒震撼,并彻底反思其深刻的教训。哲学问题、夷夏关系、君王权力、土地制度、社会道德,乃至汉学、宋学的用处,文学到底起何种作用等,都在反思审视之列。他已对君权有所怀疑(“以一人之私而徇天下之利"),但最终又不能放弃对至高无上的汉族圣王君临天下以维系大统、挽救危局(当时入侵的清军、溃散的官军、土匪蟊贼,都扑向老百姓,使船山痛感“国不可一日而无君")的信奉。他认为,不但李贽那样的离经叛道煷山说:李贽“以佞舌惑天下"、“以信笔扫描为文字"(《姜斋诗话》),“任他清直自炫,终为名教罪人"(《读四书大全说》)犚为民心不稳、民心思变负一定之责;而且背离诗教的文人,为衣食之事而呼号倾诉,为儿女之情而无病呻吟,也是民心涣散世风淫靡的原因。所以,他不惜对作家作“横扫千军"式的批评。——这就是他的文化整合的背景和立足点。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文心雕龙·祝盟》:“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祈祷之式,必诚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此其大较也。"纪昀评论说:“此虽老生之常谈,然执是以衡文,其合格者亦寡矣。"换一个说法,如果以祝盟之文应有的神圣和虔诚为标准来“衡文",船山正是以彻底的、天真的、虔诚的、原圣徵圣的,甚至是以某种禁欲主义的诗教来“衡文"的——当然,“其合格者亦寡矣"!
对于“诗史",“夫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是他的明确观点,也就是他在《诗广传》中所说的:“故诗者,与书异垒而不相入者也。"王夫之还在《古诗评选》的《上山采蘼芜》的评语中,更明确也更为激烈地指“诗史"为“见驼则恨马背之不肿";“于史有余,于诗不足"。可以说,他主要坚持两点或两个区别:一、诗和史是有着不能互相代替的区别的;二、传统的好诗“即事生情,即语绘状",和杜甫的“以逼写见真",是有着高下之别的。“即事生情,即语绘状",因其天真烂漫而符合“主文谲谏"的春秋之义和温柔敦厚的诗教;但“以逼写见真"因其太执着于描摹历史和追求写实,并不符合这种春秋之义和诗教。但王夫之关于“诗史"的批评,有一个空白点,即他没有关注“诗史"与民族兴亡、中华民族的整合、“衰世之造"的紧密关系。身处明清换代的漩涡,船山九死一生,窜身荒山边民之中,对清廷怀有可以理解的深仇大恨;惟其如此,“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对华夏民族的融合大势,却不够理解。他既没有像钱谦益(入清前)那样,强烈感受到宋元换代的大背景下“诗史"萌生的条件:“古今之诗莫变于此时,亦莫盛于此时"(《胡致果诗序》),也没有像黄宗羲那样上升为“史亡然后诗作"的“诗史"观(黄并在民族整合的斗争中亲身作到了“早年抗清晚年顺清")。由于这个空白点,使船山对“诗史"的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不屑一顾。至于他对“诗"与“史"的功能迥异的看法,自有其道理,有助于“诗史"之说的探索。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对于杜甫等,船山最激烈的批评莫过于这段文字:“若夫贷财之不给,居食之不腆,妻妾之奉不谐,游乞之求未厌,长言之嗟叹之缘饰之为文章,自绘其渴于金帛、没于醉饱之情,腼然而不知有讥非者,唯杜甫耳。……甫失其心,亦无足道耳。韩愈承之,孟郊师之,曹邺传之,而诗遂永亡于天下。"(《诗广传》)——这不能不使我们痛感到,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历史使命感自励和自命的船山,在这个领域,其矛头所向是大大失准了,“别开生面"过头了。船山在哲学上已经认识到“天理"在“人欲"之中;但决不容忍杜诗将人性的、欲望的、凡俗的灰尘和泪水,带进诗歌的圣坛和净土。这实在是历史的悲哀。想一想,如果把这些好诗从古典文学中拿掉,将是怎样的局面?
船山曾经用散文记叙人民的苦难,这里面当然充满血泪(如《读通鉴论》卷2之17)。但是,当他将这些写入自己的诗篇时,已经净化、升华为“丹枫到冷心元赤,黄菊虽晴命亦秋"(《续哀雨诗》)这样的诗歌语言了——表面上既无血也无泪,既无欲也无嗔(他的其它诗句也不全如此)。这是船山为我们提供的某种“即事生情,即语绘状"的诗歌的范例,可以使人了解他对杜诗的某种具体要求。
当然,在艺术上,有人喜欢杜诗,有人不喜欢杜诗,这是个人的权利。杜诗因反映一个苦难的时代,麻鞋见天子,野老吞声哭,哭哭啼啼,不免低迷。特别是他后期的诗,近依严武而壮士泯没,远眺青琐而朝班零落,流离陇蜀,老病孤舟,苍凉有余,昂扬不足。船山的激烈批评中应有合理的成分,值得仔细研究。
四、整合者的复杂心态
严肃认真的整合是功不可没的,尽管也有不同的缺点和不足。但整合者的复杂心态,有时竟至对异己者必欲杀之而后快。华夏的文化传统本有反对“暴扬国恶",主张“为贤者讳"、“为尊者讳"的一面。如王夫之说熡腥私杜诗的“‘沙上凫雏傍母眠’诬为嘲诮杨贵妃、安禄山熢蚴芯恶少造歌谣诮邻人闺阃恶习。施之君父熥锊蝗萦谒酪印"(《姜斋诗话》)对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王夫之也十分气恼,竟声言:对作者“允膺典刑,不为过也。"(《诗广传·小雅》)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对元白的不满,古已有之。如:杜牧“著论,言近有元、白者,喜为淫言S铮鼓扇浮嚣,吾恨方在下位,未能以法治之。"(范摅:《云溪友议》,《四库总目提要》等则认为是李勘的话。)
《四库》馆臣还说:“李商隐‘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二句,暴扬国恶,至为无理。"(《四库总目提要》集部48诗文评类1)——一次宫廷盛宴(唐明皇和杨贵妃亲临,有明皇、贵妃喜欢的羯鼓助兴)之后,寿王看到不久前自己的妃子已成父皇的爱妃,自然辗转难以入睡,与另一个心中无事的薛王的沉沉大醉形成反差。但这是不应“暴扬"的“国恶"呀!“罪不容于死"、“允膺典刑,不为过也"、“吾恨方在下位,未能以法治之"、“暴扬国恶,至为无理",其心理基础都在于卫道。“吾恨方在下位,未能以法治之",还是比较单纯的卫道者的心态。至于声言“暴扬国恶,至为无理",显然具有明显的矫饰性。
船山则是正直的,即使他对杜甫等的看法不无偏激。而且,对于李杜,他在《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中称赞说:“艺苑品题有‘大家’之目,自论诗者推崇李杜始,李杜允此令名者,抑良有故。……李杜则内极才情,外周物理,言必有意,意必繇衷;或雕或率,或丽或清,或放或敛,兼该驰骋,唯意所适,而神气随意以行。如未央、建章,千门万户,玲珑轩豁,无所窒碍:此谓‘大家’。"对陶渊明,也称赞过:“‘日暮天无语,春风扇微和’,想见陶令当日胸次,岂夹杂铅汞人能作此语?"(《姜斋诗话》)——这该使后代的人有点平衡感了。船山还不同程度地肯定过王维、杜牧、方以智、黄道周、瞿式耜等人的诗文,也是不应忘记的。
船山对古典作家的批评虽激切,但这方面的影响却并不大。
辛亥革命前,人们用得上的是船山的民族主义。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主要说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几位大师的思想是“宋学"的对立面的产物。在当代,人们则说他的《读通鉴论》写得出色,让青年人去读(如钱穆),等等。而当代学人正面引述和欣赏他的诗文理论(如“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等)时,却常避开他对作家的激烈批评,特别是常避开他对杜甫的种种激烈批评。避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不好解释不易理解。从这点说,船山是寂寞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举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船山不否认杜甫描写社会深刻矛盾的直白的艺术表现风格,对《丽人行》刺虢国、秦国二夫人的骄纵,表示赞同,主张不妨采取“怨而诽、直而佼"的艺术手法,并说“子美以得诗史之誉"。
当代一位国学大师在其著作中引此段以反驳杨慎反对“诗史"之说。但只引到此处为止,把紧接其后的反对“诗史"之说的“夫诗之不可以史为"一大段拦腰斩断。其实,船山对“诗史"之说有严重保留是主要的,说因《丽人行》等“子美以得诗史之誉",则是有条件地(只限于针对“政散民离"的现实,才可以用“怨而诽、直而佼"的手法)承认杜诗中诗与史的有限交融。——这说明人们不愿意碰船山对杜甫的批评。
所以,现在学术界有人探讨船山对古代作家的具体批评,是应该的,也是避不开的。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全宋诗》证误举例(1)学毕业论文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