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策略分析学毕业论

2014-05-05 01:09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策略分析学毕业论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策略分析 刘成瑜  摘要:当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策略分析
刘成瑜 
摘要: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产出与市场需求错位的状况日益严重,创新性的缺乏导致艺术设计专业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为顺应市场的需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须按照转变观念、建立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学校环境、强化创新性教师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思路,开展创新教育来强化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艺术设计

 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从80年代起步发展二十多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多令人满意的成绩,艺术设计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和壮大,但在21世纪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设计教育在应对我国现代产业大批量高要求的人才需求的情况下,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产出与市场需求错位的状况日益严重,创新性的缺乏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生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对接市场,开展创新教育强化创新性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一、创新性人才与创新教育
(一)创新性人才含义及特征
 创新性人才,是既能继承前人的知识和成果,又能超越前人的成果,能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首创精神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征:第一,具有强烈的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这种兴趣和欲望,是促使他们在专业的各个领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并拥有寻求真理的强大动力。第二,良好的个性。创新性人才必须具有进取心、自信心,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锲而不舍的毅力,有不畏权贵、坚持真理的勇气,有“自由的意志,独立的人格”。第三,批判的精神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大凡创新性人才,尤其是艺术设计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敢于对已有知识、结论甚至主流设计思想提出质疑和挑战,或者能对某些事物和社会现象、社会弊病进行评判,形成独到见解。他们关注社会生活,提出社会理想,有着透过现象深刻洞察事物本质、预测事物变化趋势的能力。第四,创造与实践能力。任何创新活动,不仅仅是提出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主张,而且还要解决实际问题,有着创造性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创新型人才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思想解放,勇于竞争,具有为实现社会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头脑冷静,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判断,在多种可能中选择较优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创新教育内涵及重要意义
 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给大家以极大的鼓舞和启发,“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创新教育定义不下百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可见,对创新教育的定义,既要考虑创新教育的历史和已经形成的规约,又要考虑到创新教育已有的升华和将来的发展。因此从广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而进行的教育。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创新教育是指把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当作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性都得到有效提高的教育。创新教育既是一种反映时代需要的新思想新理论,也是一系列“为创新而教”的教育教学活动。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信仰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注入了重守成轻创新的基因,儒家“言必称师”、“以六经为准绳”、“师道尊严”的传统又使之变成了我们的一种社会遗传。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的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处充满了创造性,教育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由于教育发展固有的滞后性和久经不退的压力,我们的教育仍然是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难以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对大量创新人才的需求。开展创新教育,把创新性培养明确地提出来,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要求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培养提高,对传统教育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和创造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进行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作重点,从重点处突破正是务本之举。可以说,抓住了创新教育就等于抓住了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只有搞好创新教育,教育才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二、市场迫切需求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刻不容缓
(一)市场需求创新性人才
 就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市场来说,各类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通常来说,符合企业需求的设计人才一般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熟练使用各类设计工具,专业技术知识扎实,并有较为丰富的设计工作经验;二是富有创意,有独特的设计理念;三是要熟悉所在行业,了解市场。上述要求尽管并不十分苛刻,但企业在招募中却常常是一将难求,能集技术、创意于一身的创新性人才更是十分紧缺。
(二)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现状
 大学生经历了四年的高等教育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要直接投入到与设计有关的各行各业,他们的四年所学将要在实践中检验,他们的价值将要在实践中实现。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能力。但是,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现状却不尽人意。
1. 缺乏实际工作能力
 艺术设计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管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视觉传达设计,不管是产品设计,还是服装设计,每一领域都要求毕业生能够面对实际业务,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几乎谁的手中都有一张体面的文凭,甚至拥有各种耀眼的证书,企图以此作为在现代化社会的生存之本。然而,当他们涌入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之中时,却倍感文凭和证书的寒碜,很多企业早已不再欣赏那些冠冕堂皇的本本,而是要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看能力。很多毕业生即使凭文凭找下了工作,但往往因为大脑空空腹中无物而在工作中难以支撑,万分尴尬。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 作品同质化,亟待创新
 现在很多具有一定能力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工作的艺术设计毕业生当中,还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同质化问题。当他们面临实际工作的考验时,所释放出来的素质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体现出同样的创意,甚至从现在的大赛上的作品评比之中都可看出如出一辙的情况。创新就是要推陈出新,追求个性,创新能力如果同质化,设计如果千篇一律,实际上就等于没有了创新。
 由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而且都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所以一直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现成格式,讲究按部就班,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固定性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而且设计与市场相距甚远,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这样的教育思维束缚下,培养出的学生创新性能力缺乏,更谈不上持久的创新能力了。
3.工作热情快速冷却,缺少持续创新能力
 不能否认,部分大学毕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进入企业之初表现出较好的创新性人才的品质。但是,他们的工作热情冷却快速,创新能力经不住时间的检验,缺乏持久性,在经过真刀真枪的检验之后,创意的火花很快就暗淡下去。正如西安交通大学李乐山教授在调查沿海一些企业工业设计毕业生的情况时了解到的那样,很多毕业生工作三个月便才智耗尽,再无创意可拿出手。缺乏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在当前的艺术设计学生里面恐怕是相当普遍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因此,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当前艺术设计毕业生问题集中表现在缺乏强烈的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良好的个性(进取心、自信心、毅力)、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创造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而这些方面正是创新性人才的特征。不难看出,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不少行业的设计人才捉襟见肘,创新性人才明显储量不足,使我们的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矛盾。因此,顺应世界市场需要,高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刻不容缓。
 
三、对接市场,开展创新教育,强化创新性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市场为我们提出了强化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培养创新性人才关键在于与市场对接、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寻求科学的途径与办法。我们既要认真总结、继承和发扬近年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验与教训,又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作法和经验,并结合各校的实际,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开展创新教育强化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路如下:
(一)转变观念,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
 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由此形成了教师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我国跨世纪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培养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想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观念由注重共性向兼顾个性转变;由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向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专业素质有机融合转变。要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多元文化的融合运用能力;运用各种手段和现实条件特别是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创新和把知识转化为经济财富的能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建立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学校环境。
 这要求学校的各种布置有利于让学生感到自由和安全;有特定的学生活动空间以利学生创新;有必备的设备供学生创新;同时学校的陈设还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等等。例如建立供学生们学习与交流的信息资料室、网络交流平台、兴趣实验室等。另外,应进一步完善学分制,设立“创新学分”,推进理论知识、实践技巧、创新思维培养、综合创新发挥的分层次教学;扩大以学科交叉、强化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开设辅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组织重点培养创新人才实验班并创建与市场对接的长期稳定的教学试验基地,为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开辟渠道。
(三)强化创新性教师的培养。
 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创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型教师一般都具备如下特点:有创造能力;强烈的求知欲;敬业乐业;设法形成高创新性的班级;创立民主、宽容、温暖的班级气氛;能与学生共同学习;评价以激发或促进学生创新为主。高校要根据这些特点,采用有效的方式去发现、培养大批创新型教师。例如,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建立高校之间相同或相似学科师资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高校之间艺术设计专业师资的共享和相互学习,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积累教学经验能够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业务考核、职称评聘方面,要制定相应的含有新因素的指标,引导教师自觉自愿地开展创新性科研活动,并善于把自己的创新成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只有培养了大批创新性教师,才能够使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采取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套完整的有明确教学方向的课程设置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创造力,并突破传统的表现手法。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怎样去观察和认识身边所发生的事物;怎样去表现设计思维;能否提出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课程中是否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这些是设计师的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及手段来进行启发与引导,培养学生在设计上的创新思维、表现技巧、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这样分为三种:一是以“教”为主的模式;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三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所长,“教”模式重视系统知识,“学”模式注重个人能力,而“问”模式则突出发展精神,尤其是创造性精神。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扬长补短,努力体现创新教育的思想特点: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先考虑的应是基本教学过程中教学诸要素(教师、学生、内容)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问题。在传统的教育观看来,教学过程由“教”和“学”两个方面组成,“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则是“学”的主体,由此而确立了“双主体”论,但创新教育观则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即全面促成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因而,“教”“学”本是一体,“教”因为“学”而存在。由此而确立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唯一主体”论。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定以后,师生之间、师师之间、教师与教材之间,以及在主体内部的生生之间,各种关系将依次呈网络结构展开。在这种主体化的多边互动机制确立以后,各种关系之间的对话将构成更加丰实的教学实践空间,并为教学实践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形成多元化的价值冲撞的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或重知识、或重能力、或重精神,而创造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思想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在重视掌握知识、培养智力的同时,也应该同时关注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模式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再到重视全面素质,正是教育回归自我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课堂教学模式更新的又一标志。当然,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只是表明现代课堂教学应该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在侧重某些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兼顾其他价值取向的达成。正是这一点,才能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以提高。
 3.加强教学方法的多样互补性。历史的经验再次告诉我们,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各有其优缺点,惟有综合灵活运用,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启发、研究、独立学习的力度,使教学中心向着“以学为主”转移。这种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互补,是体现创新教育观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4.平衡理论体系,思维与实践两手抓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尝试性的将教学分为两大块: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实践的训练,创新思维培养主要包括:基础理论、文化形态、造型语言、材质语言、构图语言、线条语言、色彩语言、空间想象、意志幻想、逆向思维、联想能力等方面。教师通过新颖的课题设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创造力,并突破传统的表现手法,力争让学生从思维方式和表现能力上达到较高的程度。另外,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需要通过深入市场、切实问题分析与协同解决来进行,这与高校教育体制的引导和校方的重视与扶持分不开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各种或模拟或现实的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发挥创新能力并形成团队意识,有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大学排名
 
 结论:艺术设计市场需要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产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创新性人才的缺乏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为顺应市场的需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须按照转变观念、建立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学校环境、强化创新性教师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思路,开展创新教育来强化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郑禹. 大学生能力体系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靳埭强 . 文化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 文化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 2009年
[3] 陈汉民. 艺术设计教育展望.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 张子睿.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上一篇:小区物业管理中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