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路遥的文学成就与创作经验学毕业论文(2)

2014-06-02 01:11
导读: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则更显得悲壮。作为农家子弟,孙少平身上有着男子汉的近乎完美的人格:勤劳朴实、好学上进、多才多艺,体育文艺等方面具有特

    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则更显得悲壮。作为农家子弟,孙少平身上有着男子汉的近乎完美的人格:勤劳朴实、好学上进、多才多艺,体育文艺等方面具有特长,在郝红梅偷手绢事件中更显现出了英雄般的气概。这些品质吸引了出身优越的干部子弟田晓霞。随着两人感情的逐渐深人,城乡和出身的差别成为孙少平内心的隐忧。尽管田晓霞还深爱着他这个“掏炭男人”,但孙少平内心无法逾越这道现实和心中都存在的“鸿沟”。作家路遥内心也存在矛盾,是让他们结合,还是因为现实的差别而分离?如果走向结合,作家路遥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的;走向分离,似乎与他们两情相悦的感情相违背。最终,田晓霞死在洪水中,路遥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们的感情。

    田润叶和孙少安的感情则令人惋惜和伤感。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青年人,有更多的理由走到一起。可是,明知润叶是真心的孙少安毅然选择了回避与退缩。孙少安心里清楚,田润叶是国家正式职工,而自己的身份是一位农民,现实原因使他无法选择润叶而选择同为人的贺秀莲。得知少安成婚,润叶内心的忧伤无法表达,只能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无奈地选择李向前,过着无爱无性的婚姻生活。正如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陕北信天游一样,润叶和少安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忧伤与叹息。其他小说中描写的爱情故事,或是真挚,或是朴实,在爱情的选择中,显示了黄土地上儿女对生活、对黄土地的爱。

    路遥所描写的爱情,不是城市青年的那种轰轰烈烈式的,也不是才子佳人缠绵徘恻式的。路遥笔下的情感世界是陕北人民那种内敛而坚韧性格的外化,这些爱情故事是朴素的、纯情的、真切的,感情基调是忧郁的、哀伤的,却不是颓废的、消极的。

    四、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变迁

    路遥描写个体的追求与理想、爱情与亲情,却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放在社会大背景下进行描写,力图在“平凡的生活里面,平凡的人里面,发现一些真正值得记住的,带有意义的,或者是带有时代意义的事情。

    路遥描写的故事与他的经历基本同步。从1973年至1992年,中国经历了很多大的变革。首先是大革命结束,继而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路遥的作品也有记录文革岁月的,但大部分还是描写农村或是城乡结合部的生活。1978年至1985年这段时间,的主流是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对于新生活的歌颂和对旧时代的告别是这一时期的主题。而路遥没有简单地将自己归为他们的行列,因为个人浓厚的情结,他对社会生活和有着特殊的敏感,因而他小说中的理想与失落、现实与奋斗、爱情与泪水无不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联系。薛峰(《你怎么也想不到)))为了留在大城市,与爱人郑小芳分手;康庄为了厨师的工作而甘愿舍弃爱人冯玉琴(《风雪腊梅》);高加林为了自己的前程忍痛与巧珍分手(《人生》);孙少安因为城乡差别拒绝与田润叶两小无猜的感情(《平凡的世界》);路遥的小说成为我们了解并解读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一份史料。卡车司机、供销社主任、单位采购这些在当时令人羡慕的职业,自行车、收音机、手表、点心、三接头皮鞋,这些代表生活富足的物质符号,无不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而《在困难的日子里》马建强感受到的刻骨铭心的饥饿以及农村子弟求学的精神压力,《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中五叔在不同时代的身份变化,田福堂孙玉亭这些“乡村政治家”的风光与失意,都是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果卓著。越来越多的人生于城市,长于城市,即使是乡村成长的人,与城市的交往与认同也在增加。新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们,听着安徒生和杰克逊、吃着肯德基和必胜客,在都市的、西化的背景下成长。各种媒体表现的生活也是富足的、小资的,似乎中国每个家庭拥有三室二厅和私家小车。我们承认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在世的人们都在享受着这样的小康,这样的幸福,但是,在这种成长起来的读者能否了解父辈的生活,知道黄土地上发生的这些故事?即使知道与了解,是否发自内心地尊重和认同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新长成起来的作家们,描写的是《来来往往》《蜗居》《上海宝贝》等都市人的奋斗与情感,而真正身处农村的、城市底层的、处于低保水平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又有多少人了解和描写呢?在这样的背景下,路遥的小说就显得更有意义,他不仅展示那个年代青年人个体的情感与追求,更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五、自我形象的塑造和媒体的

    从路遥小说的阅读、研究和评论以及出版情况可以看出,路遥小说至今仍然有很多的读者和。路遥的时代还是一个文学热的时代,也是一个大众信仰相对单一的年代,路遥因其文学成就,加之当时的社会环境,各种因素叠加、累积造就了路遥的影响与声誉。

    首先,路遥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感。他在创作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一些读者喜爱和接受的元素,比如爱情、亲情、理想、政治斗争、社会关系等。因此,路遥是主流话语与普通读者都认同的作家,路遥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就是一个明证。

    第二,路遥在读者中成功地塑造了自我形象。正是路遥具有“宗教般的意志与初恋般的热情”他坚持六年,潜心创作,《平凡的世界》得以完整地留存于世。路遥是文学的牺牲者和殉道者,尤如倒在途中的朝圣者一般。“路遥有强烈的个人宣抒倾向,他很早就有勇气通过小说讲述自己的伤痛的往事”。《早晨从中午开始》更使读者了解到了路遥创作的艰辛与痛苦,路遥将视文学为生命的作家形象长久地树立于读者心目中,引发了读者长久的追随与缅怀。路遥成功地在读者中树立作家为读者、为普通民众代言的形象。“迄今为止对路遥个人形象的分析始终没有超出路遥自我设计的范围,具体来说,始终没有超出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塑造的文学‘圣徒’和文学‘烈士’的形象。

    第三,路遥小说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在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获得了成功。他的主要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的传播方式涵盖了纸质、广播、影视各种媒体,只有网络没有涉及。如果当时网络普及的话,按照路遥的影响,触网实属必然。目前,通过网络仍然能够轻易地找到路遥小说的文本以及《平凡的世界》广播剧。杨阳执导的《人生》剧即将热播,相信路遥作品的影响还将继续。

    为事业付出生命、对人民付出关爱的人必将得到尊敬与怀念。我们要怀念路遥,纪念路遥。

上一篇:浅谈“实真”和“似真”所铸就的力量——谈文 下一篇:没有了